首页 > 知识精选 >

鲁迅 作品集(鲁迅的作品集介绍)

发布时间:2024-02-01 16:50:27来源:

大家好,小乐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鲁迅 作品集,鲁迅的作品集介绍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狂人日记》

《狂人日记》是鲁迅创作的第一个短篇白话日记体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写于1918年4月。该文首发于1918年5月15日4卷5号的《新青年》月刊,后收入《呐喊》集,编入《鲁迅全集》第一卷。

小说通过被迫害者“狂人”的形象以及“狂人”的自述式的描写,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了作者对以封建礼教为主体内涵的中国封建文化的反抗;也表现了作者深刻的忏悔意识。

作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的立场对中国的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同时对中国的甚至是人类的前途表达了深广的忧愤。

2、《中国小说史略》

《中国小说史略》是由现代文学家鲁迅著作的第一部系统地论述中国小说发展史的专著。这部专著从远古神话传说讲起,至清末谴责小说为止,完整地论述了中国小说的起源和演变,精当地评价了中国各个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小说作家和作品,深刻地分析了前后期小说之间的内在联系。

作者在论述中国小说的发展演变时,不仅从文学本身寻找其进行的线索,而且特别注意把小说这种文学现象放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之下,从当时的政治经济条件以及社会风气、学术思想等对小说的影响来进行分析,并从其相互关系、作用与反作用的角度,阐明了中国小说发展的规律。

其见解精辟,材料丰富、线索明朗而清晰,给中国小说的历史发展作了言简意赅的总结。专著取材详实,分析精当,结构谨严,脉络清楚,内容丰富,填补了小说研究史上的空白。

3、《两地书》

《两地书》第一部分说的是女师大的事,没有一点情啊爱啊的;第二部分是厦门与广州间的通信,生活琐事居多,关爱之情已溢于言表;第三部分是北京上海间的通信,也是生活琐事居多,关心之情溢于言表。

对鲁迅的认识,我想大凡中国的知识分子,都应该是有所知的。在那个时代,鲁迅是中国文化的一杆旗,既是新文化的代表,也是年轻知识分子的路标,还是时代文化的方向。毛泽东曾经给予了鲁迅高度的评价,我想应该是得到了绝大部分中国人的认同的。

但对于许广平,了解的人怕是不多。而且大多停留在“鲁迅夫人”的层面上。在鲁迅的光环下,再耀眼也难显光辉。

4、《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1928年由北京未名社出版,现编入《鲁迅全集》第2卷。

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

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文集以记事为主,饱含着浓烈的抒情气息,往往又夹以议论,做到了抒情、叙事和议论融为一体,优美和谐,朴实感人。作品富有诗情画意,又不时穿插着幽默和讽喻;形象生动,格调明朗,有强烈的感染力。

5、《呐喊》

《呐喊》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短篇小说集,收录鲁迅于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14篇短篇小说,1923年由北京新潮社初版,现编入《鲁迅全集》第1卷。

小说集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从革命民主主义出发,抱着启蒙主义目的和人道主义精神,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

对旧时中国的制度及部分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希望。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