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行散记读后感1000字左右(湘行散记读后感1000字)
大家好,小讯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湘行散记读后感1000字左右,湘行散记读后感1000字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湘行散记》读后感阅读 44蔚蓝 看了沈从文先生写的《湘行散记》,我深有体会。
2、沈从文(1902-1988),男,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人,中国著名作家。
3、 沈从文先生在书中写道:日子在旅行人看来真不快,因为这一礼拜来,我不为车子所苦,不为寒冷所苦,不为饮食马虎所苦,可是想你可太苦了。
4、 我从这一句话中体会到:沈从文先生十分爱恋和思念家人,盼望着回家过年团聚的喜悦。
5、 他还在文中写道:只有船底的水声,轻轻的轻轻的流过去。
6、这声音使人感觉到它,几乎不是耳朵,却只是想象。
7、 从两个"轻轻的"可以看出周围十分寂静,从"几乎不是耳朵,却只是想象"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内心十分平静与孤独。
8、读《湘行散记》你会发现,她名虽似游行志记,却并不是一般的出行心情记事。
9、她是沈十六年后因探病母重返故乡途中的所见所感。
10、与其说她是一本回乡散记,倒不于说是沈对当时社会基层民众的忠实叙述,以及对那方河域和生活在它上面的人们深挚而真诚的爱。
11、 初读《湘》你会发现,那里有清澈毫无渣滓的河水,有听过之后一生也忘不了的橹歌,有爱说野话却勇敢有力的水手,有可爱质朴却沦为妓女的妇人。
12、但远不止这些,从“老伴”到“滕回生堂的今昔”,你会了解,在那个战乱且无序的年代里,只在沈的视角范围里,就有那么多转徙漂泊,有那么多普通人在战乱里平静的死去,却不为亲人知晓,有那多妻离子别,等待然后平凡的老去,有那么多平凡的人在命运的夹缝里平凡的生,然后在十六年后某个平凡的日子里不期而遇,却不再相识。
13、初读,以为是在读小说,仔细斟酌,才发现是沈人生经历里的一些真真切切的缩影,细细体味竟不禁使人潸然。
14、 再往后,从“一个多情的水手与一个多情的妇人”到“历史是一条河”,你会了解到,水手和拉船人拿着少得可怜的收入,却干着辛苦且随时有生命危险的行船行当。
15、冬日三九,天再冷,船遇险时照样往下跳,行船过程中,船遇上险滩,河水再凶猛也得冒着生命危险下水护船,十年如一日。
16、而即使这样,这些水手和拉船人却从不曾失去应有的勇敢和努力。
17、而吊脚楼上妇人,多半因为这个社会的黑暗,以及家庭生计的原因沦落为妓女,而即使这样,她们依旧不失去那一份质朴和可爱,以及那一份对生活的纯真希望。
18、 读《湘》你会发现,你情感会随着沈一样流淌,到最后俨然如那一派清波毫无渣滓。
19、虽然沈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穷苦人们的悲惨命运和容易被“社会上层”漠视的生活哀乐,但他没有将自己陷于深深的痛苦,没去无边无际的同情,也没有给人消沉灰暗的情绪。
20、一以贯之的是对河水、对拉船人同船、对那片流域温暖的爱。
21、因为他知道,对这些人沉重的生活,我们这些读书人是不配说同情的,对这些人的命运他也无力去做什么。
22、想到这些感想,我又不禁想到书中的文字,写道: 三三……,我先前一时不是还提到过这些人可伶的生,无所谓的生吗,不,三三,我错了。
23、这些人不需要我来可怜,我们应当尊敬来爱。
24、他们那么庄严忠实的生,却在自然上各担负自己那份命运,为自己,为儿女而活下去。
25、不管怎样的生活,却从不逃避为了活着而应有的一份努力。
26、他们在他们那份习惯生活里,命运里,也依然是哭、笑、吃、喝、对于寒暑的来临,更该感觉到这四时交递的严肃。
27、三三,我不知道为什么,我感动得很!我希望活的长一点,同时把生活完全发展到我自己这份工作上来 。
28、我会用我自己的力量,为所谓人生,解释得比任何人皆庄严些与透明些。
29、三三,我看久了水,从水里的石头得到一点平时好像不能得到的东西,对于人生,对于爱憎,仿佛全与人不同了。
30、我觉得惆怅的很,我总像看得太深太远,对于我自己,便成为了受难者了。
31、这时节我软弱得很,因为我爱了世界,爱了人类。
32、…… 每次读时总有所感悟,却不知道是什么。
33、联系现实中的生活,我想到了前段时间富士康的“跳楼事件”,以及和我同在一个园区的千千万万来自基层的群体,而这其中也应当包含一个我。
34、每次在紧张忙碌的车间,在匆匆忙忙地上下班途中,我总是看到每张年轻面孔后面单调、机械、无趣的工作,以及还并不可观的收入,再想远一点,是一个个极易敲碎的梦想。
35、我吧,又或许多少比他们强一点,在这个异地他乡耕织自己的梦想. 我想,先前我也错了,正如沈所说的,我们并不是可怜的生,也不是无所谓的生,无论是在自然上,还是在各自的生活上,是担负有各自的一份责任的。
36、虽然面对生活的“寒暑”的来临,我们比某些人更感觉严厉,但我们不应该因为这样就逃避生活,也不应该因为这样就放弃为儿女,为父母,为命运梦想所作的应有的一份努力。
37、而这样的生活态度,在自己,是应当感觉庄严自豪的,在别人,应当是受尊敬的。
38、把眼光再放得宽广些,或许我们只是历史的毫不起眼的一部分,但我们却是自己生活的的主人。
39、我们可以选择爱生活,在自己习惯的生命里,去哭、去笑、去爱、去吃、去喝,像生命无法把握的水手,永远勇敢有力,像沦落风尘的妇人,永远保留那份纯真的希望。
40、 湘行散记读后感1000字一1934年初,身在北平的沈从文突然接到从家乡传来的母亲生病的消息,马上冒着严寒踏上了回乡探母的路程。
41、1月12日,他辗转乘车到达湖南桃源,在那儿租了一条小船,随即溯沅水而上,顶风冒雪,经过十天舟行,于1月22日回到了魂牵梦绕的家乡——湘西凤凰。
42、过后,他根据在船上度过的十天里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和少年时代的记忆,写出了十二篇散文,汇集成一本名叫《湘行散记》的书。
43、从此,那条纵贯湖南西部的河流以及两岸的风光民俗人情,就被用清新优美的文字展现在世人面前。
44、沅水发源于贵州省都匀县的云雾山鸡冠岭,全长1033公里,自西南往东北穿行于湖南省西部的武陵山脉和雪峰山脉之间,于常德市德山汇入洞庭湖。
45、沈从文乘船经过的是桃源与麻阳之间的一段,属于沅水的中下游,两岸风光秀美,但由于重峦叠嶂,交通极为不便,因而自古以来就养在深闺人不识,充满了神秘性。
46、沈从文的老家凤凰位于沅水中游,他在这儿长大,而从十六岁起他就随当地土著部队流徙于湘、川、黔边境与沅水流域一带,这里的山川景色早已印在了他的脑海里。
47、因而,他一提起笔,美丽壮观的景象就跃然纸上:山峰夹江而峙,虽是冬天仍翠色逼人;河水随地势变化出现落差,形成一个又一个下行容易上行难的急滩,水花飞溅,其声轰鸣,蔚为壮观;而过了急滩,水势就变得平缓,还常常出现静谧的深潭;有的地方,“全河都是大石头,水却平平的,深不可测,石头上全是细草,绿得如翠玉,上面盖了雪”,而小船就“在这左右是石头的河中行走”,实在让人感到妙不可言;岸边偶尔出现以吊脚楼和石板街组成的村墟市镇,高矗两岸,巍然壮观,使从小在湘西长大的他也不由得睹之惊讶,叹为奇迹……沈从文的文笔胜于丹青,画出了一幅幅沅水两岸的秀美图景。
48、他的文字是平实的,毫无刻意夸饰之处,往往寥寥几句就让人如闻如见。
49、而比风景更动人的,是那字里行间流露出的藏于心底融入血脉的对于家乡山水的倾迷爱恋之情。
50、然而,如果沈从文仅仅是描绘沅水两岸的自然风光,那么他与那些纵情于山林的文人雅士就没有太大的区别了。
51、沈从文并不是为了描写风景而写风景。
52、他的风景,往往是做为沅水沿岸“人事”的背景而出现的。
53、他的笔墨更多地落在了在这条河上谋生、在河两岸生活的人的身上。
54、在沈从文笔下,那些有了酒喝就兴高采烈、行船如飞的纯朴的船夫,那些住在吊脚楼里敢爱敢恨、情意绵绵的女人,那些看到龙船比赛就高兴得大喊大叫的孩子,那些在矿山挖煤的“黑脸黑手脚”的汉子,那些勇敢而又和气的兵士,乃至于那些粗暴而又不乏豪爽的土匪,组成了沅水两岸特有的乡野人文景象。
55、有关他们的喜怒哀乐、生老病死的故事,是那么平常,却又那么撼人心魄。
56、沈从文对这些世代生活在高山峻岭之中、河流峡谷之间的人们是不乏深挚的同情之心的。
57、他为他们的“生活皆很悲惨”而难受,为“地方经济”的“一天比一天坏”而感到担心。
58、然而,读《湘行散记》,我们更多地感受到的是沈从文对这些人发自内心的感动:感动于“他们那么庄严忠实的生,却在自然上各负担自己那份命运,为自己、为儿女而活下去”,感动于他们“不管怎么活,却从不逃避为了活而应有的一切努力”,感动于他们“在他们那份习惯生活里、命运里,也依然是哭、笑、吃、喝”。
59、从他们身上,沈从文感悟到了“平时好像不能得到的东西,对于人生,对于爱憎,仿佛全然与人不同了”。
60、他感悟到了什么?沈从文并没有具体说明。
61、但从他那平实而蕴涵激情的文字中,我们分明能听到他的心声:历史是一条河,它是由一代又一代像生活在沅水两岸的地位“低微”的山民那样的人群汇成的;也许他们一辈子都默默无闻,与豪华和辉煌无缘,但他们的为生存而生存的朴拙的人生同样是庄严美丽的。
62、壮美的风光和朴拙的人事交织辉映,贯穿于《湘行散记》全书的始终。
63、从那一篇篇文字里,我分明感到,虽然他已经远远离开了家乡,虽然他早已不是住在河边的顽童和辗转流动的土著部队的士兵,而成了一位颇有名望的著名作家,但他似乎还常常生活在沅水流域过去的梦里。
64、他用文字把湘西沅水流域构建成一个想像中的王国。
65、《湘行散记》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沅水流域的一部短短的生动的历史。
66、因了他的这些文字,湘西沅水流域过去某个时代的面貌与声音、恐惧和希望就永远保存了下来,并在一代代读者心中回荡。
67、而沅水,这个奔流于湖南西部崇山峻岭之中的普通河流也就和沈从文紧紧联系在一起了。
68、人们谈到沈从文,自然会谈到他的有关湘西的文字,谈到风光壮美的沅水;而只要说到沅水,人们恐怕也不能不联想到《湘行散记》中的优美的文字和它的作者沈从文。
69、我常常想,沅水作为一条河,不仅带给沈从文经验、灵感和智慧,更带来了面对人生的勇气。
70、1949年后,沈从文因政治环境所迫,放下了手中写作的笔。
71、在以后的数十年里,他没有像许多文坛大师一样变成附庸于政治的文臣,而是默默地转而从事文物研究,并在这个新的领域里取得了超迈前人的成果。
72、那条河和河两岸的人事经历,我想,使他能够面对磨难坚韧不拔。
73、沅水,一条普通的河流,不就是沈从文的河流吗?湘行散记读后感1000字二《湘行散记》是沈从文的散文集代表作之一,这个版本并不只湘行散记,一共有三部分:湘行书简,1934年初,沈从文因母病还乡,途中每天给张兆和写信报告沿途见闻,信件及信中所附插图作者生前未公开发表,1991年由沈虎雏整理编辑成《湘行书简》,其中“引子”三函为张兆和致沈从文,“尾声”一函为沈从文致沈云六——也就是沈从文的家书,在《从文家书》里只收入了小部分,这本书算比较全的。
74、 第二部分就是众所周知的《湘行散记》,沈从文根据湘行书简改写而成,发表在报刊杂志上,也出过很多单行本。
75、湘行书简和湘行散记对照着来读,哪些是只跟妻子说的,哪些是面向读者的,不仅仅是关怀想念和甜言蜜语的区别,沈从文目睹家乡巨变,内心的感受很复杂,应该怎么向妻子和读者分别描述,要隐藏些什么,文字背后都很有意味。
76、第三部分是《新湘行记》,收入沈从文1956年回乡所写的一篇散文和八封家书。
77、这次回乡变化当然更加翻天覆地,而即使在家书里面,沈从文的措辞也相当收敛。
78、“我们到一个合作食堂去吃了一顿,四碗一汤,数量可用八位壮士消化,还恐吃不消。
79、街上走的全是男女干部,因为店铺、机关……都成了国营。
80、” 沈老先生擅长用极为精简的笔墨勾勒出湘西的山水人物。
81、在他的笔下,人是鲜活的,景是生动的,物是立体的。
82、这段文字描写的是湘西酉水边常常能见到的景致。
83、比如古老的凤凰城,里耶镇,还有我更熟悉的母亲的家乡洗车河镇。
84、 到底是古镇,说道文化还是有些底蕴的。
85、一些古老的土家族习俗还没有被现代文明迅速地淹没到无处寻觅踪迹的地步。
86、在这里你还能见到古老的西兰卡普织锦;在这里你还能品尝到地地道道的苞谷烧酒和糯米粑;在这里你还能听到粗犷纯朴的情歌和号子声;在这里你还能赶上哭嫁的媳妇背亲的队伍;在这里有纯净的天空清澈的泉水;在这里有清新的晨雾和晶莹的露珠;在这里有热情的乡里人家有活泼精灵的孩子。
87、 镇上人家有在沿河居住的,也有像星星一样散居在沿河山上的。
88、一串又长又陡的青石板石梯一直从山脚窜到山顶,淹没到密密麻麻的树丛中。
89、石梯两边是大大小小的庭院,现在还有一些木石结构的吊脚楼依稀可见。
90、站在高处看山脚,又是另外一番景致。
91、因为是深秋,河水很细,从高处看更像是青悠悠的玉带了,玉带乖巧地从一座木桥下穿过,河岸两边的吊脚楼高高低低,错落有致。
92、清一色的黑瓦,同一色的原木色房板。
93、河床边树木丛生,虽然掉了叶子,可是枝条依旧风姿绰越。
94、不难让人想到春天,碧绿的枝条抚着柔波荡漾的河水的样子。
95、到黄昏时分,各家各户的瓦檐上开始升腾起淡淡的轻烟。
96、这是山里人用拾来的柴火开始做晚饭了。
97、枞树枝的香气和着米饭的香味慢慢在山坡上散开来,在河边玩耍的小孩不用大人吆喝,闻到香味就纷纷蹦上石梯跑回各自家门。
98、 被现代文明化了的小镇人家传出了流行的旋律,给小镇的夜晚增添了新鲜与活力。
99、如今的小镇平时就像是躲在闺阁的少女,含蓄文静。
100、只有到了赶集和赛龙舟的时候,才会像出嫁的姑娘,打扮得隆重漂亮,引得各方的人争看热闹。
101、赛龙舟时,安静的小街顿时变窄了,变小了,宁静的河也欢腾起来了。
102、大大小小的船只停在同一直线上,只等锣声一响,众船齐发,力争上游,岸边围观看热闹的人也不闲着,挥着手臂为各自的队伍加油。
103、拍掌的,喊叫的,跟着船向前跑的,把窄窄的街道挤的密密匝匝。
104、有女孩子们忙着和商贩讨价还价,趁机购买自己喜欢的物件,也有借此机会同媒人物色到的小伙子见面相亲的。
105、这里不比城市,天天热闹反觉得不热闹。
106、倒是这一年里数得到次数的集体盛会方显得其隆重让人留有念想。
107、读沈老先生的文章,使我了解湘西,挚爱湘西。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