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传和苏东坡传哪个更好(苏轼传)

发布时间:2024-05-10 21:30:43 编辑: 来源:
导读 哈喽,大家好~~~我是小编田甜,关于苏轼传和苏东坡传哪个更好,苏轼传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那么现在让田甜带着大家一起来看看吧!1、翻译:苏...

哈喽,大家好~~~我是小编田甜,关于苏轼传和苏东坡传哪个更好,苏轼传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那么现在让田甜带着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翻译:苏轼字叫子瞻,是眉州眉山人。

2、十岁时,父亲苏洵到四方游学,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听到古今的成败得失,常能说出其中的要害。

3、程氏读东汉《范滂传》,很有感慨,苏轼问道:“我如果做范滂,母亲能答应我这样做吗?”程氏说:“你能做范滂,我难道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到二十岁时,就精通经传历史,每天写文章几千字,喜欢贾谊、陆贽的书。

4、不久读《庄子》,感叹说:“我从前有的见解,嘴里不能说出,现在看到这本书,说到我心里了。

5、” 嘉祐二年,参加礼部考试。

6、当时文章晦涩怪异的弊习很重,主考官欧阳修想加以改正,见到苏轼《刑赏忠厚论》,很惊喜,想定他为进士第一名,但怀疑是自己的门客曾巩写的,便放在了第二名;又以《春秋》经义策问取得第一,殿试中乙科。

7、后来凭推荐信谒见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圣俞说:“我应当让这个人出人头地了。

8、”听到的人开始哗然不服,时间久了就信服此语。

9、服母丧。

10、嘉祐五年,调任福昌主簿。

11、欧阳修因他才能识见都好,举荐他进秘阁。

12、考试作策论六篇,过去人们应试不起草,所以文章多数写得不好。

13、苏轼开始起草,文理就很清晰。

14、又笔答制策,被列入第三等。

15、从宋初以来,制策被列入第三等的,只有吴育和苏轼而已。

16、任职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叛官。

17、关中自从元昊叛乱后,百姓贫困差役繁重,岐山下每年输送到南山的木筏,从渭河进入黄河,经过砥柱的险处,衙前役人相继破产。

18、苏轼访察到其利弊所在,为他们修订衙规,让他们自己选择水工按时进送或停止,从此害处被减少了一半。

19、治平二年,入朝判登闻鼓院。

20、英宗在做藩王时就听到他的名声,想用唐朝旧例召他进翰林院,管理制诰之事。

21、宰相韩琦说:“苏轼的才能,远大杰出,将来自然应当担当天下大任。

22、关键在于朝廷要培养他,使天下的士人无不敬畏羡慕而佩服他,都想要朝廷使用他,然后召来加以重用,那所有的人都没有异议了。

23、现在突然重用他,天下的士人未必以为正确,恰恰足以使他受到牵累。

24、”英宗说:“姑且给他修注一职如何?”韩琦说:“记注和知制诰地位相近,不可马上授予。

25、不如在馆阁中较靠上的贴职授予他,而且请召来考试。

26、”英宗说:“考试不知他能否胜任,像苏轼会有不能担任的吗?”韩琦还是不同意,到试了两篇论,又列入三等,得到了直史馆的职位。

27、苏轼听到了韩琦的话,说:“韩公可以说是用德行来爱护人的呀。

28、”适逢苏洵去世,朝廷赐给他金帛,苏轼推辞了,要求赠父亲一个官职,于是赠光禄丞。

29、苏洵将死,因哥哥太白早死,子孙没有成人,妹妹嫁给杜氏,死了还未下葬,嘱咐苏轼。

30、苏轼服丧期满后,就马上安葬了姑母。

31、后来大官可以让子孙得荫,就推让给了苏太白的曾孙苏彭。

32、原文: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33、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34、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

35、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36、”嘉祐二年,试礼部。

37、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

38、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39、”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40、丁母忧。

41、五年,调福昌主簿。

42、欧阳修以才识兼茂,荐之秘阁。

43、试六论,旧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

44、轼始具草,文义粲然。

45、复对制策,入三等。

46、自宋初以来,制策入三等,惟吴育与轼而已。

47、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叛官。

48、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

49、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50、治平二年,入判登闻鼓院。

51、英宗自藩邸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知制诰。

52、宰相韩琦曰:“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

53、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降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

54、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

55、”英宗曰:“且与修注如何?”琦曰:“记注与制诰为邻,未可遽授。

56、不若于馆阁中近上贴职与之,且请召试。

57、”英宗曰:“试之未知其能否,如轼有不能邪?”琦犹不可,及试二论,复入三等,得直史馆。

58、轼闻琦语,曰:“公可谓爱人以德矣。

59、”会洵卒,赙以金帛,辞之,求赠一官,于是赠光禄丞。

60、洵将终,以兄太白早亡,子孙未立,妹嫁杜氏,卒未葬,属轼。

61、轼既除丧,即葬姑。

62、后官可荫,推与太白曾孙彭。

63、此文出自元朝·脱脱《宋史》扩展资料写作背景:《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录于《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

64、于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

65、《宋史》与《辽史》、《金史》同时修撰,是二十四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

66、《宋史》的主要史料来源是宋代的国史、实录、日历等宋朝史官的原始记述,而这些史籍如今几乎全部佚失了,在其他书中虽然也有引用,但取舍、详略各不相同,加上在记载宋朝历史的各种文献中,只有《宋史》比较全面、系统地反映了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状况,内容广泛而丰富,史料价值相当高。

67、史家普遍认为,《宋史》是保存宋朝官方史料和私人著述最系统全面的一部史书,具有相当高的史料价值。

68、要想了解宋朝历史便不可能脱离《宋史》,后世众多的修订之作,虽然确实各有其长处,但却不能取而代之或者与之并行于世。

69、作者简介:脱脱(1314年-1355年),亦作托克托,亦作脱脱帖木儿,蔑里乞氏,字大用,蒙古族蔑儿乞人 脱脱幼养于伯颜家,从浦江吴直方学。

70、元朝元统二年(1334年),脱脱任同知宣政院事,迁中政使、同知枢密院事、御史大夫、中书右丞相。

71、当时伯颜为中书右丞相,权倾朝野,向为元顺帝所忌,脱脱恐受其累,与顺帝密谋逼退伯颜。

72、至正一年(1341年)脱脱为相,大改伯颜旧政,复科举取士。

73、至正三年(即1343年),脱脱主编《辽史》、《宋史》、《金史》,任都总裁官。

74、至正四年(即1344年),脱脱因病辞职,到至正九年(即1349年)复出为相,发行新钞票“至正交钞”,并派贾鲁治理黄河,成绩斐然卓著,赢得水患灾民的民心,上赐号答剌罕(意谓:自在),被赞誉为“贤相”。

75、至正十二年(1352年)九月,脱脱亲率大军镇压镇压徐州芝麻李红巾军起义,执意屠城,军事成就卓著,功封太师。

本文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哦。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点推荐

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