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秋节思乡的文章(名家关于中秋节的文章)
关于关于中秋节思乡的文章,名家关于中秋节的文章这个问题很多朋友还不知道,今天小六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老舍笔下的中秋:(节选自《四世同堂》) 中秋前后是北平最美丽的时候。
2、天气正好不冷不热,昼夜的长短也划分得平匀。
3、没有冬季从蒙古吹来的黄风,也没有伏天里挟着冰雹的暴雨。
4、天是那么高,那么蓝,那么亮,好像是含着笑告诉北平的人们:在这些天里,大自然是不会给你们什么威胁与损害的。
5、西山北山的蓝色都加深了一些,每天傍晚还披上各色的霞帔。
6、 在太平年月,街上的高摊与地摊,和果店里,都陈列出只有北平人才能一一叫出名字来的水果。
7、各种各样的葡萄,各种各样的梨,各种各样的苹果,已经叫人够看够闻够吃的了,偏偏又加上那些又好看好闻好吃的北平特有的葫芦形的大枣,清香甜脆的小白梨,像花红那样大的白海棠,还有只供闻香儿的海棠木瓜,与通体有金星的香槟子,再配上为拜月用的,贴着金纸条的枕形西瓜,与黄的红的鸡冠花,可就使人顾不得只去享口福,而是已经辨不清哪一种香味更好闻,哪一种颜色更好看,微微的有些醉意了! 那些水果,无论是在店里或摊子上,又都摆列的那么好看,果皮上的白霜一点也没蹭掉,而都被摆成放着香气的立体的图案画,使人感到那些果贩都是些艺术家,他们会使美的东西更美一些。
8、况且,他们还会唱呢!他们精心的把摊子摆好,而后用清脆的嗓音唱出有腔调的“果赞”:“唉——一毛钱儿来耶,你就挑一堆我的小白梨儿,皮儿又嫩,水儿又甜,没有一个虫眼儿,我的小嫩白梨儿耶!”歌声在香气中颤动,给苹果葡萄的静丽配上音乐,使人们的脚步放慢,听着看着嗅着北平之秋的美丽。
9、 同时,良乡的肥大的栗子,裹着细沙与糖蜜在路旁唰啦唰啦的炒着,连锅下的柴烟也是香的。
10、“大酒缸”门外,雪白的葱白正拌炒着肥嫩的羊肉;一碗酒,四两肉,有两三毛钱就可以混个醉饱。
11、高粱红的河蟹,用席篓装着,沿街叫卖,而会享受的人们会到正阳楼去用小小的木锤,轻轻敲裂那毛茸茸的蟹脚。
12、 同时,在街上的“香艳的”果摊中间,还有多少个兔儿爷摊子,一层层的摆起粉面彩身,身后插着旗伞的兔儿爷——有大有小,都一样的漂亮工细,有的骑着老虎,有的坐着莲花,有的肩着剃头挑儿,有的背着鲜红的小木柜;这雕塑的小品给千千万万的儿童心中种下美的种子。
13、 同时,以花为粮的丰台开始一挑一挑的往城里运送叶齐苞大的秋菊,而公园中的花匠,与爱美的艺菊家也准备给他们费了半年多的苦心与劳力所养成的奇葩异种开“菊展”。
14、北平的菊种之多,式样之奇,足以甲天下。
15、 同时,像春花一般骄傲与俊美的青年学生,从清华园,从出产莲花白酒的海甸,从东南西北城,到北海去划船;荷花久已残败,可是荷叶还给小船上的男女身上染上一些清香。
16、 同时,那文化过熟的北平人,从一入八月就准备给亲友们送节礼了。
17、街上的铺店用各式的酒瓶,各种馅子的月饼,把自己打扮得像鲜艳的新娘子;就是那不卖礼品的铺户也要凑个热闹,挂起秋节大减价的绸条,迎接北平之秋。
18、 北平之秋就是人间的天堂,也许比天堂更繁荣一点呢! ------------------------------------------------------------------- 邓云乡笔下的中秋:(摘自《增补燕京乡土记》) 北京旧时过八月十五中秋节,有一样外地没有,且是最招孩子们喜爱的怪东西:“兔儿爷”。
19、这又像是玩具,又像是“神灵”的怪东西,凡在北京度过童年的人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20、 江宁夏仁虎老先生《旧京秋词》道: “银枪金甲巧装排,扑朔迷离总费猜,泥塑纸糊儿戏物,西风抬举上高台。
21、” 诗后自注道:“中秋儿童玩具曰兔儿爷,其雌者曰兔儿奶奶,识者所嗤,然愚民或高供以祈福焉。
22、” 这是一种什么玩艺儿呢?简单地说,是一种泥人玩具,说得更具体一些,就是一种用模子脱出来的、人身兔面的泥俑玩具。
23、脸上红白相间,也十分漂亮。
24、说是“兔脸”,也不完全是兔子的样儿,而是人脸,只是嘴是“兔唇”,画成一个红色的三叉形。
25、另外上面有两根大耳朵,做成一个银枪金甲红袍的坐像。
26、兔儿爷有大有小,最大的三尺多高,小的也有四五寸高。
27、有一种嘴唇做成活络的,空心中有线可拉,拿在手中玩,一拉中间的线,嘴唇就乱动,十分好玩,叫做“刮打嘴兔儿爷”。
28、这个名称,不要说在外地,恐怕在北京,也很少有人知道了吧。
29、做得最讲究的兔儿爷,面部贴泥金,背后插彩绸护旗背,像戏台上的武将一样,颇为威风。
30、 我常常想,历史上有许多不知名的创造家,都很值得人佩服,是谁别具慧心,创造出这么好玩的兔儿爷呢?它的来源似难详考,但在明代就有了。
31、明人纪坤《花王阁剩稿》记云:“京师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
32、”纪坤是阅微草堂的先人,这条记载,朱彝尊编《日下旧闻考》并未采入。
33、整补所引还是《帝京景物略》的记载,只有“月光纸”,上面“缋满月像,趺坐莲花者,月光偏照菩萨也。
34、华下月轮桂殿,有兔杵而人立捣药臼中。
35、纸小者,三尺,大者丈,工致者金碧缤纷”。
36、我想最早创造做泥人兔儿爷的,大概就是照这“月光纸”上的像塑的。
37、这自然会大受孩子大人的欢迎,因而越造越精,越流传越久,就演变成为历史风俗。
38、《燕京岁时记》也详细记载了当时兔儿爷摊子云: “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抟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谓之兔儿爷。
39、有衣冠而张盖者,有甲胄而带纛旗者,有骑虎者,有默坐者,大者三尺,小者尺余,其余匠艺工人无美不备,盖亦谑而虐矣。
40、” 最后一句,是针对当时陋俗“相公”说的,现知者寡矣。
41、 在几十年前的北京街头,大约六十多岁以上的老北京都还能记得。
42、一过七月十五,兔儿爷摊子就摆出来了。
43、前门五牌楼、后门鼓楼前、西单、东四等处,到处都是兔儿爷摊子,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摆得极为热闹。
44、摊前簇拥着孩子们。
45、但是孩子们看着高兴,大人们却不见得高兴。
46、端午、中秋、除夕三大节,中秋好过,而还账却是艰难的啊!因为当年平时生活日用,都是赊账,要到节下集中还账。
47、中秋是大节,一夏天的账都是要还的。
48、《道光都门纪略》杂咏道: “莫提旧债万愁删,忘却时光心自闲;瞥眼忽惊佳节近,满街挣摆兔儿山。
49、” 人们看到满街摆出兔儿爷摊子,不免都发愁如何还账了。
50、这首诗是很生动地写出了当年北京中秋节近的街头风光的。
51、 清人都门竹枝词中说到兔儿爷的也很多,比较早的,为乾隆乙卯,即六十年(公元一七九五年)杨米人所写。
52、诗云: “团员果共枕头瓜,香蜡庭前敬月华。
53、月饼高堆尖宝塔,家家都供兔儿爷。
54、” 诗中说得十分明确,其时去《红楼梦》时代不远,而《红楼梦》中却未写到供兔儿爷的趣事,不免有些遗憾了。
55、 创造这个怪玩具的是谁,我虽然不知道,但我总感到它是严格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艺术杰作。
56、真是的,那金盔金甲,骑着老虎、大长耳朵、白面红唇、背后插着纛旗雄踞街头的兔儿爷,配上盛开的鸡冠花,多么招人喜爱呢!孩子们有时却唱道: “我看你嘴又豁,眼又斜,好像八月十五的大兔儿爷……” 兔儿爷好玩,但人像兔儿爷则可厌了。
57、前引夏仁虎先生的《旧京秋词》,写于抗战那年秋天。
58、所谓“儿戏物”、“上高台”,诗人微旨,是对当时汉奸上台的辛辣讽刺。
59、 ========================================= (够长了不?够了就选我做优秀答案吧~~~O(∩_∩)O~)。
本文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