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经验 >

古代女诗人有哪些(女诗人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4-08-08 00:30:37来源:

哈喽,大家好~~~我是小编田甜,关于古代女诗人有哪些,女诗人有哪些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那么现在让田甜带着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班昭:汉 班固,班超之妹。

2、代表作:续写汉书。

3、班昭,今陕西咸阳东北人,大约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年间一个“家有藏书,内足于财”的显贵人家,她十四岁时嫁给曹世叔为妻,早年守寡,活了七十多岁。

4、其父班彪,很有学问;长兄班固,是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学家;次兄班超,乃立功西域的一代名将。

5、班昭自幼天资聪敏,勤奋好学,在父兄的教导和影响下,熟读儒家经典和各种典籍,使班昭成为一个博学广识的学者,为日后续写《汉书》打下坚实基础。

6、她对祖国文化事业的突出贡献,是整理并续成重要的史学巨著《汉书》。

7、汉武帝太初年间,司马迁写成了宏篇巨著的《史记》。

8、司马迁去世以后,虽有人补写,班彪认为“多鄙俗,不足以踵其书”。

9、他便收集史料,撰写《后传》60余篇,意在续补汉武帝以后所缺的部分,但未及完成就因病辞世。

10、班固继承父志,在《史记后传》的基础上,着手编写“包举一代”、囊括西汉历史的史书《汉书》。

11、经过二十余年的努力,班固完成了《汉书》的主要部分。

12、不料,公元92年,班固因受统治阶级内部政争的牵连,入狱而死。

13、这样,班氏父子花费几十年心血编纂的《汉书》,尚有八表和《天文志》没有写完,同时整个书稿面临着散佚的危险。

14、所幸的是,汉和帝知道班昭是一位博古通今、学识过人的巾帼奇才,即召她和马续到皇家的东观藏书阁续修《汉书》。

15、班昭为继父兄遗志,高兴地接受了任务。

16、从此,她在藏书阁经年累月孜孜不倦地阅读了大量史籍,整理、核校父兄遗留下来的散乱篇章,并在原稿基础上补写了八表和《天文志》。

17、至此,这部完整的《汉书》,历经40年的编撰工作,终于完成。

18、虽先后经过四个人之手撰写,但读起来却“后先媲美,如出一手”,十分和谐。

19、除整理、续写《汉书》外,班昭在传播和普及《汉书》方面,也起了重要作用。

20、《汉书》问世以后,因《汉书》多用古字,比较难读,读了也多不通晓。

21、班昭的学问十分精深,就在皇家图书馆的东观藏书阁讲解《汉书》,当时的大学者马融,为了请求班昭的指导,还跪在东观藏书阁外,聆听班昭的讲解呢!班昭除了在史学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外,她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著有赋、颂、铭、谏、书、论等文章16篇,辑成《大家集》三卷,但可惜大都失传,现只留下《东征赋》和《女诫》7篇。

22、不仅如此,班昭近还具有优秀的品质和忠实的人生态度。

23、突出地表现在她一生孜孜不倦,善于思考,她学习孔子的教育方法,启发受教育者谈出自己真实的思想,然后再根据其理想、志趣加以引导。

24、她既志存高远,又面对现实,不强求不易得到的幸福和生活上的富有。

25、她认为生命是有限的,不能因聪明而延长,也不能因愚昧而缩短。

26、应该不惜身家性命报效国家。

27、忠,会带来吉利,奸,会遭到祸殃。

28、要恭敬、谨慎、勤恳、谦逊,要清心静气没有贪心,严以律己,光明正大。

29、班昭的德才深得汉和帝的器重,和帝多次召她进宫,让皇后和诸嫔妃拜她为师,向她学习儒家经典、天文、数学,从而使班昭声名大震。

30、每当遇有外邦前来贡献异物时,皇帝便让她即席为赋作颂。

31、因班昭丈夫姓曹,人们便尊她为“曹大家”(当时人们把学识高、品德好的妇女尊称为“大家”;“家”在此读姑)。

32、后邓太后临朝当权,班昭曾以师傅之尊,参与政事,深受信任。

33、班昭逝世后,皇太后亲自为这位多年的老师素服举哀,由使者监护丧事,死后也给予她应得的荣誉。

34、清代女作家赵傅在《后汉列女颂(并序)》中赞她“东观续史,赋颂并娴。

35、”作为第一位女史学家和文学家,班昭名留青史,光照人间。

36、虽然《女诫》提出了一套男尊女卑、夫为妻纲和三从四德的规范与理论,后成为封建社会妇女的行为准则,影响深远,客观上做了封建主义压迫妇女的“帮凶”,但才学出众的班昭,依然不愧是古代妇女智慧的代表,也是古代妇女的骄傲,班昭优秀的品质和忠实的人生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唐琬:陆游表妹兼妻子。

37、代表作:钗头凤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38、晓风干,泪痕残,意缄心事,独语斜难。

39、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40、角声寒,夜阑珊,怕人询问,咽泪妆欢。

41、瞒、瞒、瞒!唐琬是我国历史上常被人们提起的美丽多情的才女之一。

42、她与大诗人陆游喜结良缘,夫妇之间伉俪相得,琴瑟甚和。

43、这实为人间美事。

44、遗憾的是身为婆婆的陆游母亲对这位有才华的儿媳总是看不顺眼,硬要逼着陆游把他相亲相爱的她给休了。

45、陆游对母亲的干预采取了敷衍的态度;把唐琬置于别馆,时时暗暗相会。

46、不幸的是,陆母发现了这个秘密,并采取了断然措施,终于把这对有情人拆散了。

47、有情人未成终生的眷属,唐琬后来改嫁同郡宗人赵士程,但内心仍思念陆游不已。

48、在一次春游之中,恰巧与陆游相遇于沈园。

49、唐琬征得赵某同意后,派人给陆游送去了酒肴。

50、陆游感念旧情,怅恨不已,写了著名的《钗头凤》词以致意。

51、唐琬则以此词相答。

52、词的上片交织着十分复杂的感情内容。

53、“世情薄,人情恶”两句,抒写了对于在封建礼教支配下的世故人情的愤恨之情。

54、“世情”所以“薄”,“人情”所以“恶”,皆因“情”受到封建礼教的腐蚀。

55、《礼记。

56、内则》云:“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

57、”陆母就是根据这一条礼法,把一对好端端的恩爱夫妻拆散了。

58、用“恶”、“薄”两字来抨击封建礼教的害人本质,极为准确有力,作者对于封建礼教的深恶痛绝之情,也借此两字得到了充分的宣泄。

59、“雨送黄昏花易落”,采用象征的手法,暗喻自己备受摧残的悲惨处境。

60、阴雨黄昏时的花,原是陆游词中爱用的意象。

61、其《卜算子曾借以自况。

62、唐琬把这一意象吸入己作,不仅有自悲自悼之意,而且还说明了她与陆游心心相印,息息相通。

63、“晓风干,泪痕残”,写内心的痛苦,极为深切动人。

64、被黄昏时分的雨水打湿的了花花草草,经晓风一吹,已经干了,而自己流淌了一夜的泪水,至天明时分,犹擦而未干,残痕仍在。

65、这是多么的痛心啊!以雨水喻泪水,在古代诗词中不乏其例,但以晓风吹得干雨水来反衬手帕擦不干泪水,借以表达出内心的永无休止的悲痛,这无疑是唐琬的独创。

66、“欲笺心事,独语斜阑”两句是说,她想把自己内心的别离相思之情用信笺写下来寄给对方,要不要这样做呢?她在倚栏沉思独语。

67、“难、难、难!”均为独语之词。

68、由此可见,她终于没有这样做。

69、只因封建礼教的残酷不仁。

70、这一叠声的“难”字,由千种愁恨,万种委屈合并而成,因此似简实繁,以少总多,既上承开篇两句而来,以表现出处此衰薄之世做人之难,做女人之更难;又开启下文,以表现出做一个被休以后再嫁的女人之尤其难。

71、过片“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这三句艺术概括力极强。

72、“人成各”是就空间角度而言的。

73、作者从陆游与自己两方面设想:自己在横遭离异之后固然感到孤独,而深深爱着自己的陆游不也感到形单影只吗?“今非昨”是就时间角度而言的。

74、其间包含着多重不幸。

75、从昨日的美满婚烟到今天的两地相思,从昨日的被迫离异到今天的被迫改嫁,这是多么不幸!但不幸的事儿还在继续:“病魂常似秋千索。

76、”说“病魂”而不说“梦魂”,显然是经过考虑的。

77、梦魂夜驰,积劳成疾,终于成了“病魂”。

78、昨日方有梦魂,至今日却只剩“病魂”。

79、这也是“今非昨”的不幸。

80、更为不幸的是,改嫁以后,竟连悲哀和流泪的自由也丧失殆尽,只能在晚上暗自伤心。

81、“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四句,具体倾诉出了这种苦境。

82、“寒”字状角声之凄凉怨慕,“阑珊”状长夜之将尽。

83、这是彻夜难眠的人方能感受得如此之真切。

84、大凡长夜失眠,愈近天明,心情愈感烦躁,而本词中的女主人公不仅无暇烦躁,反而还要咽下泪水,强颜欢笑。

85、其心境之苦痛可想而知。

86、结句以三个“瞒”字作结,再次与开头相呼应。

87、既然可恶的封建礼教不允许纯洁高尚的爱情存在,那就把它珍藏在心底吧!因此愈瞒,愈能见出她对陆游的一往情深和矢志不渝的忠诚。

88、与陆游的原词比较而言,陆游把眼前景、见在事融为一体,又灌之以悔恨交加的心情,着力描绘出一幅凄怆酸楚的感情画面,故颇能以特有的声情见称于后世。

89、而唐琬则不同,她的处境比陆游更悲惨。

90、自古“愁思之声要妙”,而“穷苦之言易好也”(韩愈《荆潭唱和诗》)。

91、她只要把自己所遭受的愁苦真切地写出来,就是一首好词。

92、因此,本词纯属自怨自泣、独言独语的感情倾诉,主要以缠绵执着的感情和悲惨的遭遇感动古今。

93、两词所采用的艺术手段虽然不同,但都切合各自的性格、遭遇和身分。

94、可谓各造其极,俱臻至境。

95、合而读之,颇有珠联璧合、相映生辉之妙。

96、最后附带指出,世传唐琬的这首词,在宋人的记载中只有“世情薄,人情恶”两句,并说当时已“惜不得其全阕”(详陈鹄《耆旧续闻》卷十)。

97、本词最早见于明代卓人月所编《古今词统》卷十及清代沈辰垣奉敕编之《历代诗余》卷一一八所引夸娥斋主人说。

98、由于时代略晚,故俞平伯怀疑这是后人依据残存的两句补写而成。

99、但明人毕竟与宋相隔不远,故本文仍据明人所见,将此词介绍给读者。

100、蔡琰:即蔡文姬,东汉蔡邕之女。

101、 作《胡笳十八拍》: 汉末大乱,连年烽火,蔡文姬在逃难中被匈双所掳,流落塞外,后来与左贤王结成夫妻,生了两个儿女。

102、在塞外她度过了十二个春秋,但她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乡。

103、曹定了中原,与匈奴修好,派使邪路用重金赎回文姬,于是她写下了著名长诗《胡笳十八拍》,余述了自己一生不幸的遭遇。

104、琴曲中有《大胡笳》、《小胡笳》、《胡笳十八拍》琴歌等版本。

105、曲调虽然各有不同,但都反映了蔡文邪路思念故乡而又不忍骨肉分离的极端矛盾的痛苦心情。

106、音乐委婉悲伤,撕裂肝肠蔡文姬16岁时嫁给卫仲道,卫家当时是河东世族,卫仲道更是出色的大学子,夫妇两人恩爱非常,可惜好景不长,不到一年,卫仲道便因咯血而死。

107、蔡文姬不曾生下一儿半女,卫家的人又嫌她克死了丈夫,当时才高气傲的蔡文姬不顾父亲的反对,毅然回到娘家。

108、后父亲死于狱中,文姬被匈奴掠去,这年她才二十三岁,被左贤王纳为王妃,居南匈奴12年,并育有二子,此间她还学会了吹奏“胡笳”及一些异族的语言。

109、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感念好友蔡邕之交情,得知文姬流落南匈奴,立即派周近做使者,携带黄金千两,白壁一双,把她赎了回来。

110、这年她三十五岁,在曹操的安排下,嫁给田校尉董祀,就在这年爆发了著名的“赤壁之战。

111、”蔡文姬嫁给董祀,起初的夫妻生活并不十分和谐。

112、蔡文姬饱经离乱忧伤,时常神思恍惚;而董祀正值鼎盛年华,生得一表人才,通书史,谙音律,自视甚高,对于蔡文姬自然有些不足之感,然而迫于丞相的授意,只好接纳了她,在婚后第二年,董祀犯罪当死,她顾不得嫌隙,蓬首跳足地来到曹操的丞相府求情。

113、曹操念及昔日与蔡邕的交情,又想到蔡文姬悲惨的身世,倘若处死董祀,文姬势难自存,于是宽宥了董祀。

114、从此以后,董祀感念妻子之恩德,对蔡文姬重新评估,夫妻双双也看透了世事,溯洛水而上,居在风景秀丽,林木繁茂的山麓。

115、若干年以后,曹操狩猎经过这里,还曾经前去探视。

116、蔡文姬和董祀生有一儿一女,女儿嫁给了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为妻。

117、文姬一生三嫁,命运坎坷,丁廙在《蔡伯喈女赋》描述了她的婚姻:伊大宗之令女,禀神惠之自然;在华年之二八,披邓林之矅鲜。

118、明六列之尚致,服女史之语言;参过庭之明训,才朗悟而通云。

119、当三春之嘉月,时将归于所天;曳丹罗之轻裳,戴金翠之华钿。

120、羡荣跟之所茂,哀寒霜之已繁;岂偕老之可期,庶尽欢于余年。

121、文姬博学多才,音乐天赋自小过人,她6岁时听父亲在大厅中弹琴,隔着墙壁就听出了父亲把第一根弦弹断的声音。

122、其父惊讶之余,又故意将第四根弦弄断,居然又被她指出。

123、长大后她更是琴艺超人。

124、她在胡地日夜思念故土,回汉后参考胡人声调,结合自已的悲惨经历,创作了哀怨惆怅,令人断肠的琴曲《胡笳十八拍》;嫁董祀后,感伤乱离,作《悲愤诗》,是中国诗史上第一首自传体的五言长篇叙事诗(当然也有人认为是伪作)。

125、相传,当蔡文姬为董祀求情时,曹操看到蔡文姬在严冬季节,蓬首跣足,心中大为不忍,命人取过头巾鞋袜为她换上,让她在董祀未归来之前,留居在自己家中。

126、在一次闲谈中,曹操表示出很羡慕蔡文姬家中原来的藏书。

127、蔡文姬告诉他原来家中所藏的四千卷书,几经战乱,已全部遗失时,曹操流露出深深的失望,当听到蔡文姬还能背出四百篇时,又大喜过望,于是蔡文姬凭记忆默写出四百篇文章,文无遗误,可见蔡文姬才情之高。

128、薛涛(770-832):字洪度。

129、父薛郧是一京都小吏,安史之乱后居成都,薛涛于唐代宗大历三年出生。

130、薛涛幼时即显过人天赋,八岁能诗,其父曾以“咏梧桐”为题,吟了两句诗:“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薛涛应声即对:“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

131、薛涛的对句似乎预示了她一生的命运。

132、十四岁时,薛郧逝世,薛涛与母亲裴氏相依为命,迫于生计,薛涛凭自已过人的美貌及精诗文、通音律的才情开始在欢乐场上侍酒赋诗、弹唱娱客,被称为“诗伎”。

133、唐德宗时,朝廷拜中书令韦皋为剑南节度使,统略西南,韦皋是一位能诗善文的儒雅官员,他听说薛涛诗才出众,而且还是官宦之后,就破格把乐伎身份的她召到帅府侍宴赋诗,薛涛遂成为成都著名营伎(供镇守各地的军事武官娱乐所用的乐伎)。

134、一年后,韦皋惜薛涛之才,准备奏请朝廷让薛涛担任校书郎官职,后虽未付诸现实,但“女校书”之名已不胫而走,同时也被世人称为“扫眉才子”。

135、后来,韦皋因镇边有功而受封为南康郡王,离开了成都。

136、继任剑南节度使的李德裕,同样非常欣赏薛涛之才,在薛涛的有生之年,剑南节度使总共换过了十一位,而每一位都对她十分青睐和敬重,她的地位已远远地超过了一般的绝色红伎。

137、当时与薛涛交往的名流才子甚多,如白居易、牛僧儒、令狐楚、辈庆、张籍、杜牧、刘禹锡、张祜等,都与薛涛有诗文酬唱,但真正让薛涛动了深情的却是元稹,薛涛初见元稹时已四十二岁,比元稹大十一岁,当时元稹任监察御史,于唐宪宗元和四年春天奉朝命出使蜀地,两人在蜀地共度了一年。

138、薛涛在闲雅之余,常把乐山特产的胭脂木浸泡捣拌成浆,加上云母粉,渗入玉津井的水,制成粉红色的特殊纸张,纸面上呈现出不规则的松花纹路,煞是清雅别致,她便用这种纸来誊写自己作的诗,有时也送些诗笺给友人,人们把这种纸笺称为“松花笺”或“薛涛笺”。

139、唐人喜用彩笺题诗或书写小简,其实都是学了薛涛的样。

140、晚年,薛涛在成都远郊筑起吟诗楼,隐居其中,直至唐文宗太和五年逝世,时年六十二岁。

141、当时的剑南节度使段文昌为她亲手题写了墓志铭,并在她的墓碑上刻上“西川女校书薛涛洪度之墓”。

142、薛涛诗集名《锦江集》,共五卷,诗五百余首,可惜未流传下来。

143、在全唐诗中收录其诗八十九首。

144、朱淑真 宋代女作家。

145、号幽栖居士。

146、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一说海宁(今属浙江)人。

147、生卒年及生平事迹均不详。

148、《蕙风词话》称"淑真与曾布妻魏氏(魏夫人)为词友","则是北宋人无疑"。

149、有人据朱淑真《璇玑图记》作于绍定三年(1230),定为南宋人。

150、但魏仲恭《断肠诗集序》作于淳熙壬寅(1182),则绍定当为绍圣(1094~1098),与魏夫人生世相合。

151、她出生于仕宦家庭。

152、父亲曾经"宦游浙西"。

153、朱淑真少喜读书,酷爱文学,善为诗词。

154、自称"翰墨文章之能,非妇人女子之事,性之所好,情之所钟,不觉自鸣尔"(《掬水月在手诗序》)。

155、她主要生活在杭州,出嫁后又跟随丈夫游宦异乡。

156、从诗集中可以看出她曾到过淮南,也曾远渡潇湘。

157、因婚姻不遂素志,所以精神极其痛苦,悒悒而终。

158、据传朱淑真一生创作的诗词很多,她死后"为父母一火焚之,今所传者百不一存"(魏仲恭《断肠诗集序》)。

159、朱淑真的诗真实地反映了她的生活和思想感情。

160、由于婚姻不如意,她写有大量描写个人寂寞生活和抒发内心痛苦的诗篇,如《愁怀》:"鸥鹭鸳鸯作一池,须知羽翼不相宜。

161、东君不与花为主,何似休生连理枝",以及《长宵》、《冬夜不寐》等,都流露了一种"珠泪向谁弹","闷怀脉脉与谁说"的孤独之感。

162、朱淑真诗歌的题材还是比较广泛的,她用诗歌记游、赠答,并表达客居异乡时对"亲帏"、"亲庐"的怀念。

163、她还写了一些咏史诗,议论历史,品评人物,都很有见地。

164、如《项羽二首》、《陆贾》、《韩信》、《张良》、《晁错》等,赞颂了"盖世英雄力拔山"的项羽、"能将新语悟宸衷"的陆贾、"男儿忍辱志长存"的韩信、"功成名遂便归休"的张良、"一言请削独干诛"的晁错。

165、她《自责》诗写道:"女子弄文诚可罪,那堪咏月更吟风。

166、磨穿铁砚非吾事,绣折金针却有功。

167、"流露了对于妇女所受的封建束缚的愤慨不平。

168、她还常常表现出对于蚕桑、农事和人民生活的关怀,写有《苦热闻田夫语有感》、《喜雨》、《新冬》等诗。

169、她还作有许多写景咏物诗,湖光山色,四季景物的变易,都被她艺术地再现于诗歌之中。

170、保存下来的朱淑真词有30首左右,在数量上远不及她的诗,而且其中还有赝品。

171、但其成就却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如〔菩萨蛮〕"山亭水榭秋方半,凤帏寂寞无人伴。

172、愁闷一番新,双蛾只暗颦。

173、起来临绣户,时有疏萤度。

174、多谢月相怜,今宵不忍圆",以及〔蝶恋花〕"楼外垂杨千万缕"、〔谒金门〕"春已半"等,都是很优秀的抒情词。

175、她在词中还常常表现"独行独坐,独倡独酬还独卧"(〔减字木兰花〕)的孤单寂寞生活和苦闷哀愁的情感。

176、这与她的诗基本格调完全一致。

177、这些词虽然是表现了封建社会的妇女才华被压制、婚姻不如意的不幸命运,但总的来看,其思想内容是比较单薄、消沉的。

178、朱淑真还有一部分词,如〔清平乐〕"恼烟撩露"、〔江城子〕"斜风细雨作春寒"等,表现了对于爱情的热烈向往与追求。

179、作为一名女作家,因为这些词对于恋爱生活的描写非常坦率、大胆,语言又极泼辣、通俗,所以曾经受到某些维护封建伦常的评论者的指责,如说她是"未适乎情性之正"(《东维子集》卷七),"岂良人家妇所宜邪"(杨慎《词品》卷二朱淑真词继承晚唐、五代词风,又接受了柳永、周邦彦等人的影响。

180、语言清新秀丽,善于运用委婉、细腻的手法表现优美的客观景物和个人的内心世界。

181、她在宋代是成就仅次于李清照的杰出女词人。

182、陈廷焯说:"朱淑真词才力不逮易安,然规模唐、五代,不失分寸。

183、"(《白雨斋词话》卷二)魏仲恭说,朱词"清新婉丽,蓄思含情,能道人意中事,岂泛泛者所能及"(《断肠诗集序》)。

184、其诗有南宋魏仲恭辑《断肠诗集》10卷,《后集》8卷(有残缺),钱塘郑元佐注,又《补遗》1卷。

185、有《武林往哲遗著》本。

186、又,《断肠词》1卷,有四印斋本。

187、今人冀勤有《朱淑真集注》,浙江古籍出版社排印本宋女作家。

188、苏蕙,字若兰,东晋前秦始平(今陕西兴平)人,据《晋书·列女传》记载,若兰从小天资聪慧,三岁学字,五岁学诗,七岁学画,九岁学绣,十二岁学织锦。

189、及笄之年,已是姿容美艳的书香闺秀。

190、苏蕙十六岁那年,跟随父亲游览刹阿育王寺时,认识了少年窦滔,互生爱慕,后结为夫妻。

191、窦滔文滔武略,入仕前秦后,政绩显著,屡建战功,升任至秦州刺使。

192、因被奸臣忌功嫉能,谗言陷害,被判罪发配流沙(今新疆白龙滩沙漠一带)。

193、苏蕙与丈夫在阿育王寺北城门外挥泪告别。

194、丈夫走后,苏蕙日思夜想,她把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写成《回文璇玑图诗》,并织为锦书寄赠丈夫。

195、《璇玑织锦诗》是一首回文诗,相传初时只有苏蕙夫妻能够读懂,文学价值极高,武周朝女皇武则天曾为其写序。

196、苏蕙是位多才多艺多产的女诗人,有文记她除《回文璇玑图诗》外,还有诗著五千多首,可惜都以散佚。

197、谢道韫,东晋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东晋名将谢安之侄女,说起他的丈夫王凝之,恐怕没有多少人知道,如果提起她的公爹王羲之,恐怕不知道的人很少。

198、谢道韫是东晋时名气很大的女诗人,但她的作品与其她女性的作品有很大的区别。

199、我国古代名媛诗作,多以阴柔见长,以宛转细腻见胜,而谢道韫的作品,却多充满阳刚之气,挥洒自如,气度非凡,不让须眉。

200、《晋书》本传记她:“风韵高迈”、“神情散朗,有林下风气。

201、”其文风可以从她的《泰山吟》中可见一斑。

202、班婕妤,祖籍楼烦(今山西宁武)人,班固之祖姑。

203、西汉女辞赋家,是中国文学史上以辞赋见长的女作家之一。

204、婕妤并非她的名字,因其少年时被招入宫,封为婕妤,后人就一直沿用这个称谓,以至无从可考她的真实名字。

205、班婕妤少有才学,善诗赋。

206、成帝时被选入宫,初为少使,不久立为婕妤,很受成帝的宠幸。

207、后因受赵飞燕的嫉妒,遭诬陷,受排挤而失宠,自请侍奉太后于长信宫。

208、成帝死后,班婕妤又要求到成帝陵守墓以终其生。

209、伴着冢形碑影,班婕妤在孤独与寂寞中生活了五年,便离开了人世,葬于园中。

210、辞赋作家潘承祥评价道:“班婕妤堪称古代妇德的楷模”。

211、班婕妤作品很多,但大部分已佚失。

212、其中《自悼赋》、《怨歌行》是最为著名的作品,抒发了她在宫中的苦闷与忧怨。

213、左芬,又作左棻,字兰芝,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人,西晋女文学家、诗人,是著名文学家左思的妹妹。

214、左芬少好学,善作文,晋武帝司马炎闻听左芬才情过人便将其纳入后宫,拜为修仪,后为贵嫔,世称左嫔妃,又称九嫔。

215、《晋书·后妃传》有他的传记。

216、左芬因为德才超群每每被帝王群臣赞赏,使后宫佳丽见妒。

217、尽管谗言不断,但酷爱好虚荣的司马炎还是将她封为贵妃。

218、左芬性情孤傲、淡薄自律,不像其他嫔妃那样喜欢花枝招展,争风吃醋,《晋书》中称她“姿陋体羸,常居薄室”。

219、左芬的作品大部分为应诏之作,文辞甚为研丽。

220、〈杂感诗〉是其代表作之一,该诗构思新颖,感情充沛,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优秀作品。

221、鲍令晖,南朝东海(今山东郯城)人,女诗人,鲍照之妹。

222、关于她的生平史料上少有记载,因此对她的籍贯,也大有分歧。

223、有说涟水人,也有说是灌云人,其实他们是山东郯城人,而后徙居建康的。

224、梁代诗歌理论批评家钟嵘认为,南北朝宋齐两代能诗文的女子,只有鲍令晖、韩兰英两人。

225、钟嵘这样评价鲍令晖:“令晖歌诗,往往崭绝清巧。

226、《拟古》尤胜,唯《百愿》淫矣”。

227、鲍令晖曾有《香茗赋集》刊行于世,今已散佚,仅存诗六题七首。

228、由于鲍令晖生活的环境不同,视野有限,她的诗作除写离思别恨之外,没有多少深厚的社会内容。

229、可是她的诗作,拟古而创新,构思巧妙而又纯厚的手法,还是值的后人借鉴的。

230、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南宋济南(山东济南)人,杰出的女文学家,婉约词宗,与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

231、其父李格非,北宋齐州历城县人,齐鲁著名学者、散文家。

232、母王氏,知书善文。

233、夫赵明诚,为吏部侍郎赵挺之之子。

234、李清照早年生活优裕,工书能文,通晓音律,幼承家学,早有才名。

235、婚后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整理,编写了《金石录》。

236、中原沦陷后,与丈夫南流,过着颠沛流离、凄凉愁苦的生活。

237、明诚病死,境遇更加孤苦。

238、其词多写相思之情,感慨身世飘零。

239、现存诗文及词为后人所辑,有《漱玉词》等。

240、历称“一代词宗”,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声。

本文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哦。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