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经验 >

米氏方程公式(米氏方程)

发布时间:2023-06-17 03:40:34来源:

关于米氏方程公式,米氏方程这个问题很多朋友还不知道,今天小六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米氏方程 v=Vmax[S]/(Km+[S],这个方程称为Michaelis-Menten方程,是在假定存在一个稳态反应条件下推导出来的,其中 Km 值称为米氏常数,Vmax是酶被底物饱和时的反应速度,[S]为底物浓度。

2、由此可见Km值的物理意义为反应达到1/2Vmax的底物浓度,单位一般为mol/L,只由酶的性质决定,而与酶的浓度无关。

3、可用Km的值鉴别不同的酶。

4、当底物浓度非常大时,反应速度接近于一个恒定值。

5、在曲线的这个区域,酶几乎被底物饱和,反应相对于底物S是个零级反应。

6、就是说再增加底物对反应速度没有什么影响。

7、反应速度逐渐趋近的恒定值称为最大反应速度Vmax。

8、对于给定酶量的Vmax可以定义为处于饱和底物浓度的起始反应速度n。

9、对于反应曲线的这个假一级反应区的速度方程可写成一种等价形式: n(饱和时)=Vmax=k[E][S]0=k[E]total=k cat[ES] 速度常数k等于催化常数k cat,k cat是ES转化为游离的E和产物的速度常数。

10、饱和时,所有的E都是以ES存在。

11、方程(3.2)中还有另一个简单的关系式:Vmax=k cat [E]total。

12、从中得出:k cat=Vmax / [E]total。

13、k cat的单位是s-1。

14、催化常数可以衡量一个酶促反应的快慢。

15、 米氏常数Km是酶促反应速度n为最大酶促反应速度值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16、这可通过用[S]取代米氏方程中的Km证明,通过计算可得n=Vmax /2。

17、 Km和Vmax的意义 ①当ν=Vmax/2时,Km=[S]。

18、因此,Km等于酶促反应速度达最大值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19、 ②当k-1>>k+2时,Km=k-1/k+1=Ks。

20、因此,Km可以反映酶与底物亲和力的大小,即Km值越小,则酶与底物的亲和力越大;反之,则越小。

21、 ③Km可用于判断反应级数:当[S]<0.01Km时,ν=(Vmax/Km)[S],反应为一级反应,即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成正比;当[S]>100Km时,ν=Vmax,反应为零级反应,即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无关;当0.01Km<[S]<100Km时,反应处于零级反应和一级反应之间,为混合级反应。

22、 ④Km是酶的特征性常数:在一定条件下,某种酶的Km值是恒定的,因而可以通过测定不同酶(特别是一组同工酶)的Km值,来判断是否为不同的酶。

23、 ⑤Km可用来判断酶的最适底物:当酶有几种不同的底物存在时,Km值最小者,为该酶的最适底物。

24、 ⑥Km可用来确定酶活性测定时所需的底物浓度:当[S]=10Km时,ν=91%Vmax,为最合适的测定酶活性所需的底物浓度。

25、 ⑦Vmax可用于酶的转换数的计算:当酶的总浓度和最大速度已知时,可计算出酶的转换数,即单位时间内每个酶分子催化底物转变为产物的分子数。

26、 ⑷Km和Vmax的测定:主要采用Lineweaver-Burk双倒数作图法和Hanes作图法。

本文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