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精选 >

办事公道是处理职业内外关系的重要行为准则(办事公道)

发布时间:2024-08-16 16:00:30来源:

哈喽,大家好~~~我是小编田甜,关于办事公道是处理职业内外关系的重要行为准则,办事公道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那么现在让田甜带着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包拯:嫉恶如仇,铁面冰心包拯,字希仁,宋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

2、少年时,包拯就勤奋好学,“不为戏狎”;成年后,他十分注意砥砺名节,立志做一个有所作为和情操高尚的人。

3、宋仁宗天圣五年,未到而立之年的包拯就中了进士甲科,被任命为大理寺评事,出知建昌、天长县,累迁端州知州、监察御史、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卒于枢密副使。

4、他为官二十多年,严于律己,以铁面无私,执法不避亲党著称,是北宋时期最有影响的一位清官,赢得了历代官民的敬重。

5、生活在朝政腐败、贿赂公行时代的包拯,却十分讲求为官清廉,即使稍不检点的行为,也不能为他所容。

6、包拯在做御史中丞时,曾连续弹劾了两位三司使----张方平和宋祁,他们在朝廷是很有影响的人物。

7、张方平在执掌三司使大权时,有一个开酒坊的富翁刘保衡,因拖欠官府小麦,折合一百多万钱,借贷无着,只有变卖家产,以偿债务。

8、这时,张方平便廉价收购了刘家的宅院。

9、这桩不名誉的事被包拯知道后,上奏仁宗,罢免了他的三司使职务,贬为滁州知州。

10、新任三司使宋祁,上任前在四川做知州,那时名声就不好,他终日游宴,生活异常豪奢。

11、他代张方平出任三司使不久,就在包拯等台谏官员的一片“交劾”声中,被贬为郑州知州。

12、宋仁宗在连罢两任三司使后,深感需要由一个能廉洁自律的人执掌三司。

13、经过一番权衡,他决定让包拯以枢密直学士的身份代理三司使。

14、可是,“命下之日,外议喧然”,许多大臣都不理解,以为这样会有“取而代之”之嫌,就连曾经极力举荐过包拯的欧阳修,也认为包拯这种做法有“牵牛蹊田而夺之牛”的味道,是“罚已重矣,又贪其富”,做得太过分了。

15、然而,包拯并未因此退却,他毅然接受了这一新的任命。

16、且一改旧制,使“民得无扰”,旋被正式任命为三司使。

17、后官拜枢密副使,再迁礼部侍郎,但辞而不受。

18、包拯为人,“天姿峭直”,从不会装出一副假惺惺的面孔取悦于人。

19、他嫉恶如仇,执法不避亲党,所有故旧、亲朋的请托,都被他一概拒绝。

20、他更珍视自身的廉洁,虽贵为朝廷重臣,“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21、他最痛恨贪赃枉法的人,曾作遗嘱道:“后世子孙中若有做官的犯了赃罪,生前不得让其进家门,死后也不许葬入包家的坟地。

22、如不遵守我的遗训,就不能算我的子孙。

23、”包拯死后,包公的形象在戏剧舞台上大放光彩,历久不衰,其中虽也有不少夸张的成份,但他一生的功绩和建树是不可磨灭的。

24、至今,安徽合肥的包公祠里,还有一幅对联,称颂他的美德:照耀千秋,念当年铁面冰心,建谠言不希后福; 闻风百世,至今日妇人孺子,颂清官只有先生。

25、 于谦:“要留清白在人间”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26、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7、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歌,渗透着诗人的满腔热血,表现了诗人崇高的情操,激励着无数的仁人志士。

28、这位诗人就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杰出的政治家于谦。

29、 于谦曾作《小像自赞》,说自己“其性虽僻,其情则真。

30、所宝者名节,所重者君亲。

31、居不求逸,衣弗择故新。

32、”性僻即性情刚正不阿。

33、于谦认为名节是人最可宝贵的,“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但令名节不堕地,身外区区复何求”。

34、他认为金钱会使人败坏,凡是贪图钱财之人,都会“千载遗腥臊”,“国法纵未及,公议安所逃”。

35、因此,“大节还须咬菜根”,要清心寡欲,生活简朴。

36、他一生正是一丝不苟地这样要求自己,即使身居高官,也从未丝毫放纵。

37、他曾做《北风吹》诗说:“北风吹,吹我庭前柏树枝。

38、树坚不怕风吹动,节操棱棱还自持。

39、冰霜历尽心不移,况复阳和景渐宜。

40、”勉励自己要像柏树一样不畏风暴冰霜,自持节操,经得起任何磨难。

41、于谦被任命为兵部右侍郎兼巡抚河南、山西都御史时,年仅33岁。

42、这一职务是正三品,在当时很显贵,但于谦丝毫不改其朴素俭约的本色。

43、他上任时,行李简单,坐乘普通的骡车,既无锣鼓旗仗,又无卫兵仪从,不知情的人根本不会想到他就是巡抚大人。

44、上任后,无论是明察,还是暗访,皆轻骑而行,摒弃那种前呼后拥,鸣锣开道,煊赫威势的官场习气。

45、当时,官场腐败,贿赂公行。

46、尤其是英宗即位后,太监王振把持朝政,勾结内外贪官污吏,擅作威福。

47、大臣进京,必须馈送重金厚礼,否则后果难堪。

48、然而于谦一身正气,决不随波逐流,对王振一伙嗤之以鼻,从不买账。

49、他每次进京,只带随身行装,“独不持土物贿当路”。

50、好心人怕他遭殃,劝说:“你不带金银入京,也应带点土特产品送一送啊!”他举起袖子笑笑说:“谁说我没有带东西呢?你看这不是两袖清风吗!”并口占一首《入京》诗以明心迹: 手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51、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52、炙手可热的王振一伙,当然不会放过刚正不阿的于谦。

53、正统6年,于谦入京奏事,因身体不适,顺便荐举别人代为巡抚。

54、王振乘机唆使爪牙诬告于谦因长期得不到升迁而心怀怨愤,将他投入监狱,判以死刑。

55、河南、山西百姓得知此事,非常不满,纷纷进京上书抗议,强烈要求释放于谦。

56、连河南、山西的几个藩王,迫于民愤,也纷纷要求释放于谦。

57、面对民愤,王振骑虎难下,借口因姓名相同抓错了人,把被关押了3个月的于谦放出来,官复原职。

58、“钱多自古坏名节”,于谦把钱财看得轻如鸿毛,从不聚敛,廉洁自守。

59、他的俸禄,用在自己身上的极少,常常用以救济贫穷亲朋。

60、平时自奉俭约,衣不锦绣,食不兼味,从不铺张浪费。

61、当时达官贵人把生日看得极重,要大肆庆贺。

62、但于谦过生日,却谢绝一切贺客,拒收任何礼物,常常是独坐静思,回省自己的政务,激励自己。

63、 土木之变后,于谦身居大任,为国家生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誉为“救时宰相”。

64、然而他“口不言功”,从不居功自傲,对子女也严格要求。

65、景泰4年,德胜门战役取得大捷,总兵官石亨被封世侯,自觉功不如于谦,反而赏赐重,便上书景帝,荐举于谦儿子于冕为府军前卫副千户。

66、于谦得知,恳切地向景帝面辞,说:国家多事,做臣子的不应只考虑自己的私利。

67、同时责备石亨,身为大将,没有听说举荐一位隐居贤士,提拔一名行伍中地位微贱的能人,反而单单举荐我的儿子,这能让大家服气吗?明确表示应赏赐有军功之人,杜绝侥幸心理,决不敢让自己的儿子滥冒军功。

68、但景帝还是批准了石亨的奏疏,于谦只好回家勉励于冕,要“砥砺气节”,勤于政务,不负朝廷奖勉之意。

69、于谦执政,日理万机,“日夜分国忧,不问家产”,“所居仅蔽风雨”。

70、“门前无列戟”,常被“错认野人家”,与他的职位极不相称。

71、他曾做诗说: 小小绳床足不伸。

72、多年蚊帐半生尘。

73、 官资已极朝中贵,况味还同物外人。

74、 老圃松筠随处好,名园桃李随处新。

75、 公余只合凭书卧,座上何须有大宾。

76、 景帝见他家居简陋,赐给他一所宅第。

77、他推辞说;“国家多难,臣子何敢自安?”景帝不允,他不得已而接受,但把皇帝前后赐给的玺书、物品等存放于正屋中,而他仍住旧屋偏房。

78、夺门之变后,他遭诬陷被杀,抄家时,竟“家无余资”。

79、抄家者见正屋紧门闭锁,认为钱财藏其内,打开一看,原来都是皇帝赏赐的物品。

本文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哦。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