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精选 >

13点是什么经络运行(13点)

发布时间:2024-05-19 00:00:48来源:

哈喽,大家好~~~我是小编田甜,关于13点是什么经络运行,13点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那么现在让田甜带着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把说话不正经、办事不认真、处事随便、好出洋相的人叫做“二百五〃。

2、 但这个称呼从何而来,却有多种说法。

3、 说法一:源于战国故事。

4、 战国时有一说客,名叫苏秦,身佩六国相印,一时很是威风,但也结下了很多仇人,后来终于在齐国被杀。

5、齐王很恼怒,要为苏秦报仇,可一时拿不到凶手,于是,他想了一条计策,让人把苏秦的头从尸体上割下来,悬挂在城门上,旁边贴着一道榜文说:“苏秦是个内奸,杀了他黄金千两,望来领赏。

6、”榜文一贴出,就有4个人声称是自己杀了苏秦。

7、齐王说:“这可不许冒充呀!”4个人又都咬定说是自己干的。

8、齐王说:“1000两黄金,你们4个人各分得多少?”4个人齐声回答:“一人二百五。

9、”齐王拍案大怒道:“来人,把这4个‘二百五’推出去斩了!”“二百五”一词就这样流传下来。

10、 说法二:源于民间传说。

11、 从前有一个秀才,为了考取功名废寝忘食、发奋苦读,可是终其一生都不曾中举,连儿子都没有生。

12、到了晚年,老秀才终于心灰意冷淡泊名利了,反而喜得贵子,添得双丁。

13、秀才回想一生成败,不由得感慨万千,于是给两个儿子起名:一个叫做成事,一个叫做败事。

14、从此秀才在家闭门课子,日子过得其乐融融。

15、一天,秀才吩咐妻子道:“我要去集市上逛逛,你在家督促二子写字,大儿子写三百,小儿子写二百。

16、”秀才赶集回采之后询问二子在家用功如,老回答道:“写是写了,不过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两个都是二百五! 说法三:源于唐朝官司职 唐朝的长安“市长”京兆尹权势很大,出巡时有宠大的仗仪队伍.在最前开路的小吏原为一名,官名叫喝道伍佰,他手里拿着一根长竿赶开路人。

17、后来,喝道伍佰增为两名,但长安群众并没有以两个伍佰称他们,反而将他们共称为伍佰,于是单个伍佰就被戏称为二百五,又因为他们每人手中持一长竿,所以又称他们为二竿子。

18、今天,二百五与二竿子都是莽撞、无礼、粗鲁之人的代名词。

19、 说法四:源于中国的货币计量单位。

20、 以上三则均是传说而已,比较有根据的说法来自中国的货币计量单位。

21、过去的银子10两为一锭,500两为一封,250两即为“半封”,谐音“半疯“。

22、时间长了,民间渐渐用”二百五“(半疯)来形容那些愚蠢、莽撞之人。

23、 十三点 俗语。

24、词义等同于痴头怪脑,愚昧无知。

25、 是沪语中使用率最高的词之一。

26、俗语出典释法不一。

27、有人认为是英语hysteria(歇斯底里,即癔病)的“洋泾浜语”,但癔病的一般症状表现为疯狂急躁,语言含糊不清,与其有很大差别,所以大多数人否认这个来源。

28、据1922年般《上海指南,沪苏方言纪要》中释痴字共十三画,故沪人以“十三点”隐指痴显然这一解释比较符合。

29、沪语“十三点”主要用于指女性的痴头怪脑,愚昧无知,如痴情、痴心、痴呆等,而该词也多出自妇女之口,男子较少使用该词。

30、由于“十三点”来自“痴”的十三笔,以后又派生出许多与“十三点”完全同义的词,如“B拆开”、“电话听筒”(旧电话听筒中设13个小孔)等。

31、“十三点”初时意谓“敲乱钟”,原来旧时的时钟,每逢一小时便报时一次,例如下午四时,钟摆便会敲响四下,五点敲五下,至多是十二点,也不过敲十二下,但居然敲出十三响,难道有十三点?当然是出了问题,正如俗语所讲癫癫地! 所以,"十三点"就是代表人的性格"癫癫地"。

本文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哦。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