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手足口病症状(什么是手足口病)

发布时间:2023-08-05 01:10:07 编辑: 来源:
导读 关于什么是手足口病症状,什么是手足口病这个问题很多朋友还不知道,今天小六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概述 ...

关于什么是手足口病症状,什么是手足口病这个问题很多朋友还不知道,今天小六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概述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2、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9、10型,B组的2、5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

3、  潜伏期  该病的潜伏期为2~7天,传染源包括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4、流行期间,患者为主要传染源。

5、患者在发病急性期可自咽部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溢出;病后数周,患者仍可自从粪便中排出病毒。

6、  传染源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7、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传染源。

8、患者在发病1~2周自咽部排出病毒,约3~5周从粪便中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即溢出。

9、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是流行间歇和流行期的主要传染源。

10、  传播方式  该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

11、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

12、  易感人群  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

13、由于不同病原型别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因此,人群可反复感染发病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14、据国外文献报道,每隔2~3年在人群中可流行一次。

15、  流行方式  手足口病分布极广泛,无严格地区性。

16、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

17、本病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该病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易发生集体感染。

18、家庭也有此类发病集聚现象。

19、医院门诊的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格,也可造成传播。

20、天津市两次较大流行,托幼单位儿童发病率明显高于散居儿童。

21、家庭散发,常一家一例;家庭暴发,一家多人或小孩子与成人全部感染发病。

22、此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

23、  临床特征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显;手掌或脚掌部出现米粒大小疱疹,臀部或膝盖偶可受累。

24、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

25、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等症状。

26、该病为自限性疾病,多数预后良好,不留后遗症。

27、极少数患儿可引起脑膜炎、脑炎、心肌炎、弛缓性麻痹、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

28、  诊断  手足口病只是可引起口腔溃疡的许多种传染病中的一种,另一种常见的口腔溃疡的原因是口腔疱疹病毒感染,它使口腔和牙龈产生炎症(有时称口炎)。

29、  医生通常能根据病人的年龄、病人或家长的诉说的症状,及检查皮疹和溃疡来鉴别手足口病和其他原因所致的口腔溃疡。

30、可将咽拭子或粪便标本送至实验室检测病毒,但病毒检测需要2-4周才能出结果,因此医生通常不提出做此项检查。

31、  主要诊断依据  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确诊时须有病原学的检查依据。

32、  好发于夏秋季节;  2、以儿童为主要发病对象,常在婴幼儿集聚的场所发生,呈流行趋势。

33、  3、临床主要表现为初起发热,白细胞总数轻度升高,继而口腔、手、足等部位粘膜、皮肤出现斑丘疹及疱疹样损害。

34、  4、病程较短,多在一周内痊愈。

35、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常见传染病。

36、该病隐性感染率高,显性病人症状一般轻微,  二.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什么?  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为主要传染源。

37、  三.手足口病是通过哪些途径传播的?  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的,手足口病主要透过受患者的粪便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直接接触患者穿破的水泡亦会传播病毒,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患者的粪便在数周内仍具传染性。

38、  四.哪些人群容易感染手足口病?  人群普遍易感,受感后可获得免疫力,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主要5岁以下儿童为主。

39、  五.手足口病有哪些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病毒病,潜伏期一般3-7天,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

40、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

41、初期可有轻度上感症状。

42、由于口腔溃疡疼痛,患儿流涎拒食。

43、口腔粘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

44、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班丘疹或疱疹,皮疹不痒,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混浊液体,长径与皮纹走向一致,如黄豆大小不等,一般无疼痛及痒感,愈合后不留痕迹。

45、手、足、口病损在同一患者不一定全部出现。

46、水泡及皮疹通常会在一周内消退。

47、  六.手足口病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手足口病表现在皮肤和口腔上,但病毒会侵犯心、脑、肾等重要器官。

48、本病流行时要加强对患者的临床监测,如出现高热、白细胞不明原因增高而查不出其他感染灶时,就要警惕暴发性心肌炎的发生。

49、伴发无菌性脑膜炎时,其症状表现为发烧、头痛、颈部僵硬、呕吐、易烦燥、睡眠不安稳等;身体偶而可发现非特异性红丘疹,甚至点状出血点。

50、合并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人,以2岁以内患儿多见。

51、  七.手足口病的流行特点是什么?  本病常易在幼托机构中发生集体感染。

52、院内交叉感染等也可造成传播。

53、此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

54、手足口病地区分布极为广泛,欧美及亚洲等地没有严格的地区性,手足口病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

55、  八.如何诊断手足口病?  本病主要诊断依据①好发于夏秋季节。

56、②以儿童为主要发病对象,常在婴幼儿集聚的场所发生,呈流行趋势。

57、③临床主要表现为初起发热,白细胞总数轻度升高,继之口腔、手、足等部位粘膜、皮肤出现斑丘疹及疱疹样损害。

58、④病程经过较短,多在一周内痊愈。

59、散在发生时,须与口蹄疫、疱疹性咽颊炎、风疹等鉴别。

60、  九.怎样治疗手足口病?  治疗原则主要对症处理为主。

61、在患病期间,应加强患儿护理,做好口腔卫生,,食物以流质及半流质等为宜。

62、因手足口病可合并心肌炎、脑炎、脑膜炎等,故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就诊、复查进行检测,患者一般可完全康复。

63、  十.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本病至今尚无特殊预防方法,疫情控制的主要措施是做好病人粪便等排泄物的处理,一般不需对接触者采取医学措施。

64、托幼等单位做好晨间体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65、对被污染的日常用品、食具、玩具等应消毒处理,衣物置阳光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66、在手足口病流行时,应做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

67、  十一.手足口病和口蹄疫有哪些区别?  口蹄疫与手足口病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传染, 口蹄疫的病原体为口蹄疫病毒,属人畜共患病原体。

68、而手足口病是由数种肠道病毒感染所致,各地流行中常见病原是柯萨奇病毒A组16型(即CoxAl6)等。

69、  口蹄疫病毒只引起偶蹄类动物如牛、羊、猪、鹿、骆驼等发生,成为人患口蹄疫的传染源。

70、只有先出现兽疫,才有可能使人患病,而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患者和肠道携带病毒的人,属于人类疾病。

71、  口蹄疫是通过接触病畜口腔、蹄冠部的溃疡烂瘢,经皮肤黏膜感染的;偶尔也有食用了病毒污染而又未加热(巴氏消毒)的奶感染的。

72、因此,人患口蹄疫是极为散在发生的。

73、而手足口病是由于接触病人,通过日常生活用品、食具、玩具的污染经口感染的,也可通过呼吸道传播。

74、因此,可出现不同规模的流行。

75、  人患口蹄疫决定于与病畜的接触,发病人群的年龄广泛;而手足口病主要是幼儿和儿童传染病,3岁以下患儿占绝大多数。

76、  口蹄疫、手足口病虽患病部位均在口腔、手指间、足趾端,有相似之处,但症状体征各有不同。

77、口蹄疫起病后主要表现为发热等全身中毒症状和局部疱疹损害两大特征,而手足口病大多无发热或低热,仅有呼吸道感染和口腔黏膜疱疹及手指、足部、臀部、膝部丘疹。

78、  口蹄疫需先有当地牲畜口蹄疫发生或流行,并有与病畜接触机会,或饮用病畜污染而未加热的奶等感染关系。

79、而手足口病,患儿传染性明显,呈流行性传播,且临床表现有区别。

80、口蹄疫、手足口病都可在临床基础上诊断,必要时分离病毒做出病原学确诊。

本文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点推荐

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