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观

发布时间:2023-08-04 03:20:07 编辑: 来源:
导读 止观法门即禅定(止)、智慧(观)的合称。指抑制心里因俗念而产生的妄想,使心保持平静、稳定,以集中心思去观察和思维,达到佛教的智慧境地。...

止观法门即禅定(止)、智慧(观)的合称。指抑制心里因俗念而产生的妄想,使心保持平静、稳定,以集中心思去观察和思维,达到佛教的智慧境地。止观之修行亦称安那般那(观出入息),这种修行是佛教里的一种修行方式,指的是“心的开展”;若用一般的说法,就是指“禅修”,亦可说是止观法门,它的目的在涤荡淫欲、憎恚、怠惰、焦虑、不安、疑惑等心智方面的骚乱不净。一方面又培养集中注意力、清明的心智、知识、意志力、精进力,分析力、自信、欢喜心、宁静的心境等优良品格,以冀最後导致如实知见一切事物本性的最高智慧,而证入最终的真理──涅盘。扩展资料《习定管窥》曾说:“所谓‘观’,便是依修‘止’所得身心轻安的境界为基础,以智慧深入观察定中生起(所思维对象)的影像。”又云:“若修‘止’未成,身心未能生起调畅自在、远离烦恼的感觉,纵然以观慧思维抉择事理,亦不名修‘观’,只能称为‘毗钵舍那相应作意’,即是相似於观的思维活动而已。修行人必须修止成功,获得轻安後,以观慧思维抉择,才是真实妙观。”由此可见,禅修之道始於修止。可以看到,佛陀的教导当中,也有提到各种修定的方式。佛陀在开悟之前,也曾跟随瑜伽行者,学习过八种心灵高度专注的境界。终其一生,佛陀始终没有间断地继续修定。佛教的大小乘经典、戒律,都描述释迦牟尼的禅定功夫独步千秋,雄视百代,能随意出入於任何一种禅定境界。说法时常常入定,并表现出种种神通、变化。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止观修行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止观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点推荐

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