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书法资料(王羲之的资料)
关于王羲之书法资料,王羲之的资料这个问题很多朋友还不知道,今天小六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字逸少,号澹斋,汉族,祖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会稽(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
2、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
3、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
4、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二王”。
5、此后历代王氏家族书法人才辈出。
6、东晋升平五年(361年)卒,葬于金庭瀑布山(又称紫藤山),其五世孙衡舍宅为金庭观,遗址犹存。
7、 王羲之代表作品有:楷书《黄庭经》、《乐毅论》、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兰亭集序》等。
8、其中,《兰亭集序》为历代书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
9、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10、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苔惊蛇”、“龙跳天门,虎卧凰阁”、“天质自然,丰神盖代”,被后人誉为“书圣”。
11、 丧乱帖快雪时晴贴十七贴(局部) 王羲之学书少从叔父,后又从卫夫人学书,得见汉魏以来诸名家书法,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钟繇,笔势开放俊明,结构严谨。
12、唐太宗视为国宝,号召天下临摹他的字体,其书法成为代替汉魏笔法的书体正宗,以前各种碑刻均用篆书或隶书,王羲之以后行书亦可刻碑。
13、据传说其行书真迹《兰亭序》随葬李世民,现传世均为临摹本。
14、 东晋永和九年(353)农历三月三日,王羲之同谢安、孙绰等41人在绍兴兰亭修褉(一种祓除疾病和不祥的活动)时,众人饮酒赋诗,汇诗成集,羲之即兴挥毫作序,这便是有名的《兰亭序》。
15、此帖为草稿,28行,324字。
16、记述了当时文人雅集的情景。
17、作者因当时兴致高涨,写得十分得意,据说后来再写已不能逮。
18、其中有二十多个“之”字,写法各不相同。
19、宋代米芾称之为“天下行书第一”。
20、 永和十一年(355年)三月王称病弃官,携子操之由会稽蕺山徙居金庭。
21、建书楼,植桑果,教子弟,赋诗文,作书画,以放鹅弋钓为娱。
22、且与许询、支遁诸名士,遍游剡地山水。
23、 自王定居金庭后,书法兴起。
24、其后裔多擅书画,作品挂满厅堂、书房,人称“华院画堂”。
25、后人定村名为“华堂”,沿称至今。
26、王羲之遗迹遍及全县各地。
27、嵊西独秀山为王羲之读书处,山上观音殿悬有“右军旧游地”匾额;山麓建桃源乡乡主庙,奉王右军为乡主。
28、嵊北嶀山的羲之坪、嵊东的清隐寺、嵊新交界的王罕岭等,均为王游憩之地,至今尚有遗迹可寻。
29、 东晋升平五年(361年),王卒葬于金庭瀑布山(又称紫藤山),其五世孙衡舍宅为金庭观,遗址犹存。
30、梁大同年间(535-546年),嗣孙建右军祠于墓前,并于观旁建书楼、墨池,唐裴通撰有《金庭观晋右军书楼墨池记》。
31、隋大业七年(611年),其七世孙智永和尚嘱徒尚杲(吴兴永欣寺少门),专诚赴金庭祭扫,并撰有《瀑布山展墓记》,立碑墓前。
32、明永乐年间,张推官树碑墓右。
33、弘治十五年(1502年),重建“晋王右军墓”石碑,今尚存。
34、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冬,王氏嗣孙秀清于金庭观左建“晋王右军墓道”牌坊,现尚完好。
35、 佚事 东床择婿 二十岁时,有个太尉郗鉴派人到王导家去选女婿。
36、当时,人们讲究门第等级,门当户对。
37、王导的儿子和侄儿听说太尉家将要来提亲,纷纷乔装打扮,希望被选中。
38、只有王羲之,好像什么也没听到似的,躺在东边的竹榻上一手吃烧饼,一手笔划着衣服。
39、来人回去后,把看到的情况禀报给郗太尉。
40、当他知道东榻上还靠着一个不动声色的王羲之时,不禁拍手赞叹道:这正是我所要的女婿啊!于是郗鉴便把女儿郗浚嫁给了王羲之。
41、这故事便成了「东床」和「令坦」两个典故。
42、 王羲之写染一池水 王羲之小的时候,练字十分刻苦。
43、据说他练字用坏的毛笔,堆在一起成了一座小山,人们叫它“笔山”。
44、他家的旁边有一个小水池,他常在这水池里洗毛笔和砚台,后来小水池的水都变黑了,人们就把这个小水池叫做“墨池”。
45、 王羲之写字换白鹅 王羲之是我国东晋时的大书法家。
46、他出身士族,加上他的才华出众,朝廷中公卿大臣都推荐他做官。
47、他做过刺史,当过右军将军(人们也称他王右军)。
48、 王羲之从小喜爱写字。
49、据说平时走路的时候,也随时用手指比划着练字,日子一久,连衣服都划破了。
50、在自己做官时,从后院的池边练字,从池中洗笔,日久天长,池水都黑了。
51、经过勤学苦练,王羲之的书法越来越有名。
52、当时的人都把他写的字当宝贝看待。
53、据说有一次,王羲之到一个村子去。
54、有个老婆婆拎了一篮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卖。
55、那种竹扇很简陋,没有什么装饰,引不起过路人的兴趣,看样子卖不出去了,老婆婆十分着急。
56、王羲之看到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说:“你这竹扇上没画没字,当然卖不出去。
57、我给你题上字,怎么样?”老婆婆不认识王羲之,见他这样热心,也就把竹扇交给他写了。
58、王羲之提起笔来,在每把扇面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五个字,就还给老婆婆。
59、老婆婆不识字,觉得他写得很潦草,很不高兴。
60、王羲之安慰她说:“别急。
61、你告诉买扇的人,说上面是王右军写的字”王羲之一离开,老婆婆就照他的话做了。
62、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军的书法,都抢着买。
63、一箩竹扇马上就卖完了。
64、 许多艺术家都有各自的爱好,有的爱种花,有的爱养鸟。
65、但是王羲之却有他特殊的爱好。
66、王羲之爱鹅,他认为养鹅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能从鹅的某些体态姿势上领悟到书法执笔,运笔的道理。
67、不管哪里有好鹅,他都有兴趣去看,或者把它买回来玩赏。
68、山阴地方有一个道士,他想要王羲之给他写《道》经《德》经 。
69、可是他知道王羲之是不肯轻易替人抄写经书的。
70、后来,他打听到王羲之喜欢白鹅,就特地养了一批品种好的鹅。
71、一日,王羲之与其子王献之乘舟于绍兴游览,船到县禳村,见岸边有一群白鹅,王羲之看得出神,询问得知这些鹅为道士所养,河里鹅群悠闲地浮游,一身雪白的羽毛,映衬着高高的红顶,实在逗人喜爱。
72、 王羲之在河边看着看着,简直舍不得离开,就派人去找道士,要求把这群鹅卖给他。
73、那道士笑着说:“既然王公这样喜爱,就用不到破费,我把这群鹅全部送您好了。
74、不过我有一个要求,就是请您替我写一卷经。
75、”王羲之求鹅心切,欣然答应了道士提出的条件,毫不犹豫地给道士抄写了一卷经,那群白鹅就被王羲之带回去了。
76、 王羲之教子习书法 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自幼聪明好学,在书法上专工草书隶书,也善画画儿。
77、他七八岁时始学书法,师承父亲。
78、有一次,王羲之看献之正聚精会神地练习书法,便悄悄走到背后,突然伸手去抽献之手中的毛笔,献之握笔很牢,没被抽掉。
79、父亲很高兴,夸赞道:“此儿后当复有大名。
80、”小献之听后心中沾沾自喜。
81、还有一次,羲之的一位朋友让献之在扇子上写字,献之挥笔便写,突然笔落扇上,把字污染了,小献之灵机一动,一只小牛栩栩如生于扇面上。
82、再加上众人对献之书法绘画赞不绝口,小献之滋长了骄傲情绪。
83、献之的父母看此情景,若有所思……一天,小献之问母亲郗氏:“我只要再写上三年就行了吧?”妈妈摇摇头。
84、“五年总行了吧?”妈妈又摇摇头。
85、献之急了,冲着妈妈说:“那您说究竟要多长时间?”“你要记住,写完院里这18缸水,你的字才会有筋有骨,有血有肉,才会站得直立得稳。
86、”献之一回头,原来父亲站在了他的背后 。
87、王献之心中不服,啥都没说,一咬牙又练了5年,把一大堆写好的字给父亲看,希望听到几句表扬的话。
88、谁知,王羲之一张张掀过,一个劲地摇头。
89、掀到一个“大”字,父亲现出了较满意的表情,随手在“大”字下填了一个点,然后把字稿全部退还给献之。
90、小献之心中仍然不服,又将全部习字抱给母亲看,并说:“我又练了5 年,并且是完全按照父亲的字样练的。
91、您仔细看看,我和父亲的字还有什么不同?”母亲果然认真地看了3天,最后指着王羲之在“大”字下加的那个点儿,叹了口气说:“吾儿磨尽三缸水,惟有一点似羲之。
92、”献之听后泄气了,有气无力地说:“难啊!这样下去,啥时候才能有好结果呢?”母亲见他的骄气已经消尽了,就鼓励他说:“孩子,只要功夫深,就没有过不去的河、翻不过的山。
93、你只要像这几年一样坚持不懈地练下去,就一定会达到目的的!”献之听完后深受感动,又锲而不舍地练下去。
94、功夫不负有心人,献之练字用尽了18大缸水,在书法上突飞猛进。
95、后来,王献之的字也到了力透纸背、炉火纯青的程度,他的字和王羲之的字并列,被人们称为“二王”。
96、 王羲之天台山拜师 王羲之在兰亭修禊之前来到天台山,被神奇秀丽的天台山风景吸引住了,便在华顶住了下来。
97、他尽情欣赏日出奇观和云涛雾海,这些山光胜景使他的书法也得到润色。
98、他不停地练字,不停地洗笔洗砚,竟把一个澄澈清碧的水池都染黑了墨池就是这样得名的。
99、有一天夜里,王羲之在灯下练字,练呀练呀,白纸写了一张又一张,铺得满地都是。
100、夜深了他还逐个字逐个字细看着,思考着。
101、对自己所写的字,他还不满足,又看又练,实在练得太疲倦了,握着笔伏在案上。
102、忽然,一阵清风过处,一朵白云飘然而至,云朵上有位鹤发银髯的老人,笑呵呵地看着他说:“你的字写得不错呀!”“哪里,哪里!”王羲之一边让坐,一边谦虚地回答。
103、他见这位老人仔仔细细地观看自己写得字,便请教说:“老丈啊,请您多多指正。
104、”老人见王羲之一片诚心,说道:“你伸过手来。
105、”王羲之心里纳闷,老人要做什么呢?他见老人一本正经,不像开玩笑,便慢慢地伸了过去。
106、老人接过笔,笑容可掬地说:“我看你诚心诚意学写字,让你领悟一个笔诀,日后自有作用。
107、”老人说完,在王羲之的手心上写了一个字,然后点点头说:“你会更快进步起来的。
108、”说罢去了。
109、王羲之急忙喊道:“先生家居何处?”只听空中隐隐约约地传来一声:“天台白云……”王羲之一看手心是个“永”字,他比呀划呀,写呀练呀,终于领悟了:横竖勾,点撇捺,方块字的笔划和架子结构的诀窍,都体现在“永”字上。
110、白云先生授的真是好笔诀!此后,王羲之练得更勤奋了,他的书法也更加洒脱了,奇妙了。
111、以后,王羲之回到绍兴,与文友在兰亭欢聚时,挥笔写下了千古流传的书法珍宝《兰亭集序》。
112、王羲之念念不忘天台山白云先生的“永”字笔诀,诚心诚意地写了一部《黄经洞》,放在山顶一个突兀峭险的岩洞里,后人就叫它“黄经洞”。
113、今天,有些胆大的旅游者,还要爬上黄经洞看一看,是不是洞里还藏着王羲之的《黄庭经》呢! 吃饺子 一天,王羲之路过集市,见一家饺子铺门口,人声喧嚷,热闹非常。
114、尤其是门旁的那两副对联,分外惹人注目,上面写着“经此过不去,知味且常来”十个字,横匾上写的是“鸭儿饺子铺”。
115、但是字却写得呆板无力,缺少功夫。
116、 王羲之看罢,心中暗想:这样的赖字,也配写匾?又一琢磨:“经此过不去,知味且常来”。
117、——好家伙!这里到底是什么人的买卖,竟能如此夸口?走近一瞧,见铺内有口开水大锅,设在一道矮墙旁边。
118、包好的白面饺子,好似一只只白色的小鸟,一个接一个地越墙飞来,不偏不倚正好落入滚沸的大锅。
119、一锅下满,不用招呼,“小鸟”就停飞了。
120、等到这锅饺子煮好,捞完,“小鸟”又排队一样飞来,准确无误。
121、王羲之十分惊奇,就顺手掏出一些散碎银两,要了一大碗饺子,然后坐下。
122、这时他才发现,饺子个个玲珑精巧,好像浮水嬉戏的鸭儿,真是巧夺天工的奇货!他用筷子将饺子夹起,慢慢地送到嘴边,轻轻地咬了一口。
123、顿时,清香扑鼻,鲜美满口。
124、不知不觉间,把那一大碗饺子,全吞到了肚里。
125、一顿饱餐之后,王羲之对自己说:这鸭儿饺子果然不错!只是门口那副对联的字写得太差,与这美味饺子实在不能相配,我王羲之何不乘此机会为他们另写一副对联,也不辜负我来此一场——想到这里,他便问店伙计:“请问店主人在哪里?”店伙计用手指着矮墙说:“回相公,店主人就在墙后。
126、”王羲之绕过矮墙,见一白发老太婆坐在面板之前,一个人擀饺子皮,又包饺子馅,转眼即成,动作麻利极了。
127、更令人惊奇的是,包完之后,白发老太婆便随手将饺子向矮墙那边抛去,鸭儿饺子便一个一个依次越墙而过。
128、老人的高超技艺,使王羲之惊叹不止。
129、他赶忙上前问道:“老人家,象您这深的功夫,多长时间才能练成?”老人答道:“不瞒你说,熟练需五十年,深熟需一生。
130、”听了这话,王羲之沉默了一会,好像在品尝这句话的滋味。
131、然后又问:“您的手艺这样高超,为什么门口的对子,不请人写得好一点呢?”老人气鼓鼓地说;“相公有所不知,并非老身不愿意请,只是不好请啊!有的人写字刚有了点名气,就眼睛向上,哪里肯为我们老百姓写字。
132、其实,照我看,他们写字的功夫,还不如我这扔饺子的功夫深呢!”老人的话不一定是指王羲之,可是王羲之听了,觉得脸上火辣辣的,羞愧难当。
133、最后,他特意写了一副对联,恭恭敬敬地送给了这位老人。
134、 王羲之卖当 东晋时期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很爱游山玩水,走进自然景物之中。
135、那年春天,他去杭州探访好友,走到苏州地面,步上一座石桥,举目四望,见前边有一座小村庄,飘扬的酒旗在落日的余辉中闪光,袅袅的炊烟从茅屋顶上缓缓升起,三三两两的农人向村庄走去,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图画呀,他有些流连忘返,在桥边停下,月亮升起的时候,村庄一片朦胧,更是一番景致,沽来一壶清酒,买了几盘小菜,自斟自饮起来,夜半时分,带着几分醉意,渐渐睡去。
136、 第二天醒来,忽觉头上沉重,回到馆舍躺下就病了,书童请来了苏州的名医为王羲之诊治,王羲之整整病了一个月。
137、出门时身上所带的盘费也已用光,要到杭州看朋友也不能了。
138、这怎么办?他想了想,忽然记起,在他住的旅馆对面有一个当铺,他记得那个“当”字已经破旧不堪了,我何不写个当字去当了?这是个好主意,于是就叫书童铺纸磨墨。
139、他写好一个当字,叫书童拿 去当了,价格是30两银子,少一个子儿也不当。
140、书童来到当铺,展开王羲之的字,老板一看,果然是个好字,就问当多少钱,书童说30两银子,少一个子儿也不行。
141、老板端详着,说:“好字是好字,只是带着病容,不值不值。
142、” 书童回来把老板的话说给王羲之,王羲之说:“嘿,我看得起你,你倒牛起来了,好!我就再写一个。
143、”王羲之又写了一个字,让书童拿去,老板一看,说道:“这个当字比那个有力多了,只是带着孤气和怒气。
144、就这吧,我要了。
145、”交给书童30两银子。
146、王羲之有了钱,又可以上路了。
147、他来到杭州,见了朋友,朋友设了一桌好酒招待王羲之,在座的有一位朋友的亲戚,开着一个当铺,想求王羲之写个当字,当做招牌,王羲之说:“我已经写好了一个当字,你去取回来就是了。
148、”王羲之把当票掏出来,交给那人。
149、那人带着银两就望苏州而去。
150、到了苏州,见了当铺老板,就要回当。
151、老板听他不是本地人,跑这么远要回当,以为他是个疯子。
152、一看当票是真的,老板想坑他一家伙,算盘子一拨拉,连本带利开口要他40两,那人掏出40两给了老板。
153、老板有点纳闷,明显是坑他,他却喜滋滋地掏出40两银子赎当。
154、就问他:“请问,这个字有什么珍贵的?”那人说:“这是当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真迹。
155、你老先生有眼不识金镶玉,哼!再会!”老板急了。
156、喊道:“你回来,我拿50两银子要了你的当字,要不100两,100 两!”那人听都没有听,回到杭州,见了王羲之,交出了那个当字。
157、 王羲之接过来看都没看,“嚓嚓”两下把那个字撕了个粉碎。
158、那人可惜得不得了,一步晚了,没能救出那个当字。
159、王羲之笑笑说:“生意人最重要的是一个‘和’字,和气生财么,这个字是我病好后心情不好的时候、在发脾气的时候写的,带着几分怒气,不好,我现在再给你写一个,包准你挂出去能发财。
160、”于是,杭州的朋友展纸磨墨,王羲之运气着力,挥笔写下一个很大的‘当’字。
161、在场的朋友们无不称奇,人人都夸这个当字极好极好。
162、这个当字经高级工匠刻制,挂在杭州城的通衢大道处,非常显眼,生意从此也非常热闹。
163、从那以后,杭州的当铺成了全国最出名的当铺。
164、 王羲之《兰亭序》,又名《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贴》。
本文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