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雪白居易拼音版(白居易夜雪)
关于夜雪白居易拼音版,白居易夜雪这个问题很多朋友还不知道,今天小六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作品原文 夜 雪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2、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3、 问题:(1)从诗歌描写中,你可以感知到作者怎样的心境? 答:孤寂凄冷。
4、逐句解释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5、” 天气寒冷,人在睡梦中被冻醒,惊讶地发现盖在身上的被子已经有些冰冷。
6、疑惑之时,抬眼望去,只见窗户被映得明亮亮的。
7、开篇先从触觉(冷)写起,再转到视觉(明)。
8、“冷”字,暗点出落雪已多时。
9、一般来讲,雪初落时,空中的寒气全被水汽吸收以凝成雪花,气温不会骤降,待到雪大,才会加重寒意。
10、“讶”字,也是在写雪。
11、人之所以起初浑然不觉,待寒冷袭来才忽然醒悟,皆因雪落地无声。
12、这就于“寒”之外写出雪的又一特点,正如陶渊明写雪名句所谓“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13、 这两句是写人的所感所见,虽全用侧写,却扣题很紧。
14、感到“衾枕冷”正说明夜来人已拥衾而卧,从而点出是“夜雪”。
15、“复见窗户明”,从视觉的角度进一步写夜雪。
16、夜深却见窗明,正说明雪下得大、积得深,是积雪的强烈反光给暗夜带来了亮光。
17、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18、” 这才知道夜间下了一场大雪,雪下得那么大,不时听到院落里的竹子被雪压折的声响。
19、这两句变换角度,从听觉(闻)写出。
20、用的是倒装方式,上句是果,下句是因,构思巧妙,曲折有致。
21、诗人选取“折竹”这一细节,衬托出“重”字。
22、通过积雪压折竹枝的声音,判断雪很大,而且雪势有增无已。
23、诗人的感觉确实细致非常。
24、“折竹声”于“夜深”而“时闻”,显示出雪夜的宁静。
25、 这一结句以有声衬无声,使全诗的画面静中有动、清新淡雅,真切地呈现出一个万籁俱寂、银装素裹的清宁世界。
26、可与王维诗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相媲美。
27、作品鉴赏 这首五绝作于公元816年(元和十一年)。
28、白居易时年四十五,任江州司马。
29、 在大自然众多的产儿中,雪可谓得天独厚。
30、她以洁白晶莹的天赋丽质,装点关山的神奇本领,赢得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的赞美。
31、在令人目不暇接的咏雪篇章中,白居易这首《夜雪》,显得那么平凡,既没有色彩的刻画,也不作姿态的描摹,初看简直毫不起眼,但细细品味,便会发现它凝重古朴,清新淡雅,是一朵别具风采的小花。
32、 这首诗新颖别致,首要在立意不俗。
33、咏雪诗写夜雪的不多,这与雪本身的特点有关。
34、雪无声无嗅,只能从颜色、形状、姿态见出分别,而在沉沉夜色里,人的视觉全然失去作用,雪的形象自然无从捕捉。
35、然而,乐于创新的白居易正是从这一特殊情况出发,避开人们通常使用的正面描写的手法,全用侧面烘托,从而生动传神地写出一场夜雪来。
36、 “已讶衾枕冷”,先从人的感觉写起,通过“冷”不仅点出有雪,而且暗示雪大,因为生活经验证明:初落雪时,空中的寒气全被水汽吸收以凝成雪花,气温不会马上下降,待到雪大,才会加重空气中的严寒。
37、这里已感衾冷,可见落雪已多时。
38、不仅“冷”是写雪,“讶”也是在写雪,人之所以起初浑然不觉,待寒冷袭来才忽然醒悟,皆因雪落地无声,这就于“寒”之外写出雪的又一特点。
39、此句扣题很紧,感到“衾枕冷”正说明夜来人已拥衾而卧,从而点出是“夜雪”。
40、“复见窗户明”,从视觉的角度进一步写夜雪。
41、夜深却见窗明,正说明雪下得大、积得深,是积雪的强烈反光给暗夜带来了亮光。
42、以上全用侧写,句句写人,却处处点出夜雪。
43、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这里仍用侧面描写,却变换角度从听觉写出。
44、传来的积雪压折竹枝的声音,可知雪势有增无减。
45、诗人有意选取“折竹”这一细节,托出“重”字,别有情致。
46、“折竹声”于“夜深”而“时闻”,显示了冬夜的寂静,更主要的是写出了诗人的彻夜无眠;这不只为了“衾枕冷”而已,同时也透露出诗人谪居江州时心情的孤寂。
47、由于诗人是怀着真情实感抒写自己独特的感受,才使得这首《夜雪》别具一格,诗意含蓄,韵味悠长。
48、 诗中既没有色彩的刻画,也不作姿态的描摹,初看简直毫不起眼。
49、但细细品味,便会发现它不仅凝重古朴、清新淡雅,而且新颖别致,立意不俗。
50、试想,雪无声无味,只能从颜色、形状、姿态见出分别,而在沉沉夜色里,雪的形象自然难以捕捉。
51、然而,乐于创新的白居易正是从这一特殊情况出发,依次从触觉(冷)、视觉(明)、感觉(知)、听觉(闻)四个层次叙写,一波数折,曲尽其貌其势、其情其状。
52、这首小诗充分体现了诗人通俗易懂、明白晓畅的语言特色。
53、全诗朴实自然,却韵味十足;诗境平易,而浑成熨贴,无一点安排痕迹,也不假纤巧雕琢,这正是白居易诗歌固有的风格。
本文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