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杜甫翻译和注释(春望杜甫翻译和赏析)

发布时间:2024-06-11 19:04:20 编辑: 来源:
导读 哈喽,大家好~~~我是小编田甜,关于春望杜甫翻译和注释,春望杜甫翻译和赏析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那么现在让田甜带着大家一起来看看吧!1、长...

哈喽,大家好~~~我是小编田甜,关于春望杜甫翻译和注释,春望杜甫翻译和赏析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那么现在让田甜带着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2、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

3、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家在州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

4、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5、【评析】: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

6、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至长安,次年(至德二年)写此诗。

7、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

8、诗的一、二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三、四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

9、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

10、今人徐应佩、周溶泉等评此诗曰:“意脉贯通而平直,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

11、”此论颇为妥帖。

12、“家书抵万金”亦为流传千古之名言。

13、  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

14、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鄜州的羌村,去投奔肃宗。

15、途中为叛军俘获,带到长安。

16、因他官卑职微,未被囚禁。

17、《春望》写于次年三月。

18、  诗的前四句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

19、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

20、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1、”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

22、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

23、司马光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

24、”(《温公续诗话》)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创造了气氛。

25、此联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翻跌。

26、“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

27、“国破”的颓垣残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

28、“国破”之下继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表;“城春”原当为明媚之景,而后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先后相悖,又是一翻。

29、明代胡震亨极赞此联说:“对偶未尝不精,而纵横变幻,尽越陈规,浓淡浅深,动夺天巧。

30、”(《唐音癸签》卷九)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1、”这两句一般解释是,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

32、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

33、两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

34、  诗的这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

35、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城到山河,再由满城到花鸟。

36、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

37、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想望亲人。

38、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39、”自安史叛乱以来,“烽火苦教乡信断”,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战火仍连续不断。

40、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这时的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啊!“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41、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2、”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极无聊赖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

43、“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

44、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

45、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写得铿然作响,气度浑灏,因而一千二百余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不衰。

本文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哦。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点推荐

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