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对不同年龄的称呼(古代关于年龄的称呼)

发布时间:2023-07-13 19:20:17 编辑: 来源:
导读 关于古代对不同年龄的称呼,古代关于年龄的称呼这个问题很多朋友还不知道,今天小六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

关于古代对不同年龄的称呼,古代关于年龄的称呼这个问题很多朋友还不知道,今天小六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古代年龄称呼有:汤饼、初度、生小、总角、垂髫、始龀、教数、外傅、束发、舞勺、及笄、舞象、待年、弱冠、而立、不惑、强壮、艾、花甲(耳顺)、古稀、皓首、耄耋、黄发、鲐背、期颐。

2、汤饼:出生三天,邀亲友吃汤饼。

3、2、初度:周岁。

4、3、生小:幼年。

5、4、总角:总,聚束;角,小髻,意为收发结之,即儿童的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俗称小丫角,因此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6、5、垂髫:指童年。

7、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

8、6、始龀:龀,儿童换牙,即脱去乳牙长出恒牙。

9、按生理常规,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时换牙,「始龀」便成了童年的代称。

10、7、教数:9岁。

11、8、外傅:10岁,出外就学。

12、9、束发:束,捆,结之意。

13、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束发」为成童的代称,通常年十五岁始称成童。

14、10、舞勺:13岁。

15、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

16、1及笄:指女子15岁。

17、“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18、12、舞象:男十五岁~二十岁。

19、是成童的代名词。

20、原本是古武舞名。

21、13、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22、14、弱冠:指男子20岁。

23、弱,弱小。

24、15、而立:指30岁。

25、16、不惑:指40岁。

26、”17、强壮:指四十。

27、18、艾:指50岁。

28、19、花甲(耳顺):指60岁。

29、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

30、20、古稀:指70岁。

31、2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32、22、耄耋:指八九十岁。

33、23、黄发:指长寿老人。

34、24、鲐背:指长寿老人。

35、25、期颐:指百岁。

36、扩展资料:称谓来历:古人的年龄称谓来源不一,大多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袭前人所言而成为固定称谓的。

37、2、在所有的年龄称谓中,“九十”的称谓可谓最多最有趣。

38、或叫“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

39、又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

40、3、还有依据生理特征命名的,如:人初生叫“婴儿”,是因为人初生需要抱在胸前喂奶。

41、婴可与膺通假,膺者胸也。

42、婴儿即为抱在胸前之儿。

43、4、七岁除叫做“悼”外,还叫“龆龀”也叫做“毁齿”,因为正是换牙时期,所以有此称呼。

44、十五岁叫做“童”,“山无草木曰童”。

45、古代十六岁成年,十五岁男子未加冠,女子未及笄。

46、此处用的是比喻意。

47、5、另外,我们现在常说的“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则来自于《论语·为政篇》的记载:“子曰: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48、”6、汉人戴圣所辑《礼记·曲记篇》中说:“人生十年曰幼,二十曰弱,三十曰壮,四十曰强,五十曰艾,六十曰耆,七十曰老,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

49、”其中还有耄年有罪不加身的说法。

50、但后人却常把“幼学”、“弱冠”等作为年龄称谓,这恐怕是后代词汇由单音节向双音节发展的原因吧7、我国还有干支纪年的传统,六十年为一轮,故又有六十岁为“花甲之年”的说法。

51、杜甫有诗句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52、”于是,七十又有了“古稀之年”的别称。

53、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年龄称谓。

本文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点推荐

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