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灭绝的原因有哪些视频(恐龙灭绝的原因有哪些)
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有哪些视频,恐龙灭绝的原因有哪些这个问题很多朋友还不知道,今天小六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气候变迁说 6500万年前,地球气候陡然变化,气温大幅下降,造成大气含氧量下降,令恐龙无法生存。
2、也有人认为,恐龙是冷血动物,身上没有毛或保暖器官,无法适应地球气温的下降,都被冻死了。
3、 物种斗争说 恐龙年代末期,最初的小型哺乳类动物出现了,这些动物属啮齿类食肉动物,可能以恐龙蛋为食。
4、由于这种小型动物缺乏天敌,越来越多,最终吃光了恐龙蛋。
5、 大陆漂移说 地质学研究证明,在恐龙生存的年代地球的大陆只有唯一一块,即“泛古陆”。
6、由于地壳变化,这块大陆在侏罗纪发生的较大的分裂和漂移现象,最终导致环境和气候的变化,恐龙因此而灭绝。
7、 地磁变化说 现代生物学证明,某些生物的死亡与磁场有关。
8、对磁场比较敏感的生物,在地球磁场发生变化的时候,都可能导致灭绝。
9、由此推论,恐龙的灭绝可能与地球磁场的变化有关。
10、 被子植物中毒说 恐龙年代末期,地球上的裸子植物逐渐消亡,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被子植物,这些植物中含有裸子植物中所没有的毒素,形体巨大的恐龙食量奇大,摄入被子植物导致体内毒素积累过多,终于被毒死了。
11、 酸雨说 白垩纪末期可能下过强烈的酸雨,使土壤中包括锶在内的微量元素被溶解,恐龙通过饮水和食物直接或间接地摄入锶,出现急性或慢性中毒,最后一批批死掉了。
12、 陨石撞击说 在白垩纪与很多的恐龙因为是冷血动物,夜间气温下降,无法自如的活动,被白垩纪末期成群的小型哺乳陨石撞击动物集体吃掉,因而慢慢步入灭亡的道路。
13、 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上有一个叫做希克苏鲁伯的陨石坑(Chicxulub Crater),它和6500万年前的恐龙灭绝有什么关系?答案就隐藏在这层白白的岩石里。
14、 这层岩石被地质学家称为K-T边界(K-T boundary),意思是白垩纪-第三纪界限的标记线。
15、下层岩石中含有丰富的恐龙化石,但在K-T边界以上,恐龙消失了。
16、 K-T边界岩石中含有铱,铱是一种稀有金属,在地球中的平均含量只有十亿分之一。
17、然而这个岩层中的铱含量是正常含量的200倍。
18、还能在哪里找到这么多的铱呢?在太空中。
19、 太空中的铱含量比地球高出1千倍。
20、人们还在这层白色岩石中找到了冲击石英的证据,只有小行星才会留下这样的标记。
21、高含量的铱和冲击石英,出现在地球上许多地方的第三纪界限岩层里。
22、这种全球性的痕迹,只可能来自最猛烈的撞击。
23、撞击的地点就在现在墨西哥的犹卡坦半岛。
24、 6千5百万年前的这次撞击非常猛烈,人类历史上的任何事件都没法和它比。
25、那时撞上地球的小行星或彗星,宽度大约是6英里。
26、它以超过40倍音速的速度冲向地球表面。
27、它的体积非常庞大,所以当它撞上地球时,前端已经碰到了地表,尾部却还在3万5千英尺的高空,相当于喷气式客机的飞行高度。
28、撞击地球的是高山一样大小的一块巨岩。
29、 关于恐龙灭绝原因的假说,远不止上述这几种。
30、但是上述这几种假说,在科学界都有较多的支持者。
31、当然,上面的每一种说法都存在不完善的地方。
32、例如,“气候变迁说”并未阐明气候变化的原因。
33、经考察,恐龙中某些小型的虚骨龙,足以同早期的小型哺乳动物相抗衡,因此“物种斗争说”也存在漏洞。
34、而在现代地质学中,“大陆漂移学说”本身仍然是一个假说。
35、“被子植物中毒说”和“酸雨说”同样缺乏足够的证据。
36、因此,恐龙灭绝的真正原因,还要人们的进一步探究。
37、 造山运动说 在白垩纪末期发生的造山运动使得沼泽干涸,许多以沼泽为家的恐龙因此无法再生活下去。
38、因为气候变化,植物也改变了,食草性的恐龙不能适应新的食物,而相继灭绝。
39、食草性恐龙的灭绝使肉食性恐龙也失去了依持,结果也灭绝了。
40、此一灭绝过程,持续了一千至两千万年。
41、到了白垩纪末期,终至在地球上绝迹。
42、 气候变化说 由于板块移动,海流产生改变,更引起气候巨幅的改变。
43、严寒而干燥的气候使植物死亡,恐龙缺乏食物而导致了灭亡。
44、 火山爆发说 火山爆发因为火山的爆发,二氧化碳大量喷出,造成地球急激的温室效应,使得植物死亡。
45、而且,火山喷发使得盐素大量释出,臭氧层破裂,有害的紫外线照射地球表面,造成生物灭亡。
46、 意大利著名物理学家安东尼奥-齐基基最近提出,造成恐龙大绝灭的原因很可能是大规模的海底火山爆发。
47、 齐基基教授认为,白垩纪末期,地球上在海洋底下发生了一系列大规模的火山爆发,从而,影响了海水的热平衡,并进而引起了陆地气候的变化,因此影响了需要大量食物维持生存的恐龙等动物的生存。
48、他的理由是,现代海底火山爆发对海洋和大气产生的影响是众所周知的,只是其影响程度比起6500万年前发生的海底火山爆发的程度小多了。
49、 齐基基教授认为,过去,科学界对海底火山爆发的情况了解得很少,现在需要对这种严重影响地球环境的现象进行深入的研究。
50、他举例说,格陵兰过去曾经生长着茂密的植被,但是当全球性的海洋水温平衡变化以后,寒冷的洋流改变流向后经过了格陵兰,从此把这个大大的岛屿变成了冰雪覆盖的大地。
51、这是海洋水温平衡变化对气候产生巨大影响的一个典型实例。
52、海底火山活动是影响海洋水温平衡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53、因此,齐基基教授认为应该将海底火山的大规模爆发引起的海洋水温平衡变化作为研究恐龙绝灭问题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
54、 海洋退潮说 根据罗伯特-巴克的说法,海洋退潮,陆地之间相接壤时,生物彼此相接触或影响,因而造成某种类的生物绝种。
55、例如袋鼠,袋鼠能在大洋洲这种岛屿大陆上生存,但在南美大陆上遇见别种动物就宣告灭亡。
56、除了这种吃与被吃的关系以外,还有疾病与寄生虫等的传染与传播问题,恐龙有可能因此灭绝。
57、 温血动物说 过去,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恐龙像其他爬行动物一样是冷血动物或变温动物,但是随着化石资料的不断增多,人们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有人提出,有些恐龙可能是温血动物。
58、首先,他们认为有些恐龙行动极为敏捷,也不是像蛇一样在地上爬行,而是靠两条后腿在地面上跑动,其速度可达每小时20至90多公里。
59、这就需要有强壮的心脏并且维持较高的新陈代谢,这些显然冷血动物是做不到的。
60、其次,恐龙的食量都相当大,据推测,一头30吨重的蜥脚类恐龙,每天可能要吃掉近2吨食物,只有温血动物才需要这么多的能量。
61、从食肉恐龙远远少于食草恐龙来看,这一点也是合理的。
62、另外,还有一些身体较小的恐龙,它们身上覆盖着一层羽毛或毛发,这也是为了防止体温散失。
63、其它方面,如骨胳的研究,也初步表明一些恐龙是温血动物。
64、温血恐龙的说法一提出,就受到强烈抨击,但到底结论如何,目前还难下定论。
65、 有些人认为恐龙是温血性动物,因此可能禁不起白垩纪晚期的寒冷气候而导致无法存活。
66、因为即使恐龙是温血性,体温仍然不高,可能和现生树懒的体温差不多,而要维持这样的体温,也只能生存在热带气候区。
67、同时恐龙的呼吸器官并不完善,不能充分补给氧,而它们又没有厚毛避免体温丧失,却容易从其长尾和长脚上丧失大量热量。
68、温血动物和冷血动物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如果体温降到一定的范围之下,就要消耗体能以提高体温,身体也就很快地变得虚弱。
69、它们过于庞大的体驱,不能进入洞中避寒,所以如果寒冷的日子持续几天,可能就会因为耗尽体力而遭到冻死的命运。
70、但是,这种学说有一个疑点,那就是恐龙不都是那么庞大的,也不一定都不能躲进洞里避难,所以这种学说也已不完善的地方, 自相残杀说 自相残杀 因为气候问题,使植物大量灭绝,从而使以植物为食的食草龙渐渐灭亡,而肉食者,也因为没有了食物,而变得地疯狂,自相残杀而灭绝。
71、(疑点:既然是植物灭绝导致了恐龙的灭绝,为什么吃昆虫等的杂食性恐龙亦一同灭绝了,而其他的一些动物却安然无恙呢?) 压迫学说 恐龙的数目急增,在植物有限的情况下,造成了草食性恐龙的灭绝,接着靠食用草食性恐龙为生的肉食性恐龙也因为食物的不足而跟着死亡。
72、(疑点:何以恐龙会在历经了长达约2亿年的生态平衡之后突然增加?为此学说成立的重要关键,也直接地造成了许多学者对恐龙异常增产的原因的探讨。
73、) 哺乳类进化说 在中生代后半,已有哺乳类的祖先生存。
74、根据化石的记录,当时的哺乳类体型甚小,数量也十分有限,直到白垩纪的后期,数量才开始急速增加。
75、推测它们属于以昆虫等为主食的杂食性,这些小型哺乳类发现恐龙的卵之后,即不断取而食之,最终导致恐龙的生育危机,导致恐龙灭绝。
76、 物种的老化说 认为恐龙由于繁荣期间长达1亿6千多万年,使得肉体过于巨体化。
77、而且,角和其它骨骼也出现异常发达的现象,因此在生活上产生极大的不便,终于导致绝种。
78、 恐龙中最具代表性的迷惑龙,体长二十五米,体重达三十吨,由于体型过于庞大,使动作迟钝而丧失了生活能力。
79、另外,三角龙等则因不断巨大化的三只角以及保护头部的骨骼等部位异常发达,反而走向自灭之途。
80、 (疑点:并非所有的恐龙体型都如此庞大,也有体长仅一米左右的小恐龙。
81、另外,也有骨骼像鹿一般,能够轻快奔跑的恐龙。
82、但为什么这种恐龙也同时绝种了呢?而且,异常发达的骨骼等部位,在冷血动物体内,推测能够吸收外界的温度,也能放出体内的热,以调节身体的温度,具有非常有利的功能。
83、由此,我对于恐龙因种的老化而绝种的说法表示怀疑。
84、) 生物碱学说 这种学说认为恐龙繁盛的最后时期—亦即白垩纪,开始出现显花植物,其中某些种类含有有毒的生物碱,恐龙因大量摄食,引起中毒而死亡。
85、因为,哺乳类能够藉味觉和嗅觉来分辨有毒的植物,但是恐龙却没有这种能力。
86、 不过,含有生物碱的植物并非突然出现于白垩纪后期,在恐龙绝种的五百万年前已经可以见到。
87、此学说未说明何以恐龙在这段期间内仍能生存。
88、所以,这种说法也不能单独成立。
89、 繁殖受挫理论 目前已经在世界上许多地方陆续发现了古老爬行类的蛋化石,尤其是恐龙的蛋化石。
90、按照形态结构,可以把恐龙蛋分为短圆蛋、椭圆蛋和长形蛋等种类。
91、恐龙蛋的大小变化范围很大,蛋壳厚度及其内外部“纹饰”、蛋壳结构及其壳层中的椎状层和柱状层比例变化范围都存在不同的差异。
92、为了深入开展恐龙蛋内部特征的研究,科学家已经采用了很新的技术和多种方法,如扫描隧道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偏光显微镜,CT扫描仪等等。
93、近年来,我国科学家首次采用CT技术对山东莱阳出土的恐龙蛋化石进行了无损伤内部结构特征的研究,发现了山东莱阳的一些恐龙蛋化石具有其它方法无法观察到的恐龙胚胎。
94、 气候骤变理论 根据深海地质钻探得到的资料,一些科学家认为在6500万年前的地球上的气候发生了异常的变化,温度忽然升高。
95、这种变化使恐龙等散热能力较弱的变温动物无法很好地适应环境,引起其身体中的内分泌系统紊乱,尤其是造成雄性个体的生殖系统严重损坏。
96、结果,恐龙无法繁殖后代,从而走向了最终的绝灭。
97、 还有一种理论,虽然同样是认为气候骤变引起恐龙绝灭,但是推测的过程却不一样。
98、这一派学者认为,在距今大约7000万年前,北冰洋与其它大洋之间被陆地完全隔开,并在最后的日子里,那咸咸的海水因各种因素的作用渐渐地变成了淡水。
99、到了距今6500万年前,分隔北冰洋与其它大洋的“堤岸”突然发生了决口。
100、大量因淡化而变轻的北冰洋的水流入其它大洋。
101、由于北冰洋的水温度很低,这些“外溢”的冷水形成了一层冷流,使得地球大洋的海水温度迅速地下降了大约20度。
102、海洋温度的下降又严重影响了大陆气候,使大陆上空的空气变冷。
103、同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也迅速减少,引起了陆地上普遍的干旱。
104、陆地上的这些气候变化产生的综合结构就是,恐龙灭绝了。
105、 气候骤变造成恐龙绝灭的一条可能的途径是严重影响恐龙的卵。
106、一些科学家发现,在恐龙灭绝之前的白垩纪末期,恐龙蛋的蛋壳有变薄的趋势,说明在恐龙大绝灭之前有气候急剧变化造成的作用。
107、我国的一些古生物学家也发现,在一些化石地点产出的恐龙蛋中,临近绝灭时期的那些恐龙蛋蛋壳上的气孔比其它时期的恐龙蛋蛋壳中的气孔要少,这很可能与气候变得寒冷干燥有关。
108、 大气成分变化理论 白垩纪末期的恐龙大绝灭是生物历史上的一个千古之谜,科学家提出了一个又一个的理论来试图解释其原因,但是至今没有一个让所有人都能够接受的定论。
109、较为流行的的说法是小行星撞击地球引起的灾难导致了恐龙的灭绝,但是这一理论并不完善。
110、因为恐龙是当时地球上最成功的动物,其丰富的多样性更是表现得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生活方式也是多种多样。
111、如果是小行星撞击造成的灾难引起了恐龙的灭绝,那么为什么鸟能够度过劫难而一直生存的现在呢?这不能不促使人们再去寻找其它的思路来分析恐龙绝灭的原因。
112、 现代科学分析使我们了解到,在地球刚刚形成的遥远年代里,空气中基本上没有氧气,二氧化碳的含量却很高。
113、后来,随着自养生物的出现,光合作用开始了消耗二氧化碳和制造氧气的过程,从而改变了地球上的大气环境。
114、同时,二氧化碳一方面通过生物的固定以煤、石油沉积在地层里,另一方面也通过有机或无机的过程以各类碳酸盐的形式沉积下来。
115、这种沉积是一直进行的。
116、 有证据表明,恐龙生活的中生代二氧化碳的浓度很高,而其后的新生代二氧化碳的浓度却较低。
117、这种大气成分的变化是否与恐龙灭绝有关呢? 众所周知,每种生物都需要在适当的环境里才能够正常地生活,环境的变化常常能够导致一个物种的兴衰。
118、当环境有利于这一物种时,它就会兴旺发展;反之,则会衰落甚至绝灭。
119、环境因素包括温度、水等因素,还包括大气的成份。
120、那么,大气成份的变化会不会影响生物的生活呢?答案是肯定的。
121、例如,人处在二氧化碳浓度较高的环境下会有生命危险,而有些动物甚至比人对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更为敏感。
122、 恐龙生活的中生代,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较高,说明恐龙很适应于高二氧化碳浓度的大气环境。
123、也许只有在那种大气环境中,它们才能很好的生活。
124、当时,尽管哺乳动物也已经出现,但是它们始终没有得到大发展,也许这正是由于大气成分以及其它环境对它们并不十分有利,因此它们在中生代一直处于弱小的地位,发展缓慢。
125、随着时间推移,到了白垩纪之末,大气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二氧化碳的含量降低,氧气的含量增加,这种对恐龙不利的环境可能体现在两个方面:恐龙的身体发生了不适,在新的环境下,很容易得病,而且疾病会象瘟疫一样蔓延。
126、2、新的大气环境更适于哺乳动物的生存,哺乳动物成为更先进、适应性更强的竞争者。
127、在这两种因素的作用下,恐龙最终灭绝了。
128、而那些孑遗的爬行动物则是少数既能适应旧环境,又能适应新环境的少数爬行动物物种。
129、 大气成分变化造成恐龙灭绝这一理论有两个出发点,一个是中生代的大气成份与现代不同。
130、现代科学已能证明这一点。
131、另一个是每种生物需要合适的大气环境才能生存。
132、现代科学也不难对此进行验证。
133、 远古时代的大气中几乎没有氧气,而二氧化碳的含量很高。
134、后来由于生物的出现,在光合作用下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逐渐减少、氧气的含量逐渐增加的这一过程也许可以解释生物进化史中的很多现象。
135、例如寒武纪的生命大爆发,这也是进化史中的一个难解之谜。
136、大气成份变化也可以对此作出解释,因为动物不能直接利用无机物进行光合作用,它的起源落后于植物的起源,必须发生于大气中的氧气含量达到相当的程度时。
137、因此,寒武纪的生命大爆发必须以大气中的氧气含量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做保障,而这一点已经被科学所证明。
138、 因此,对于恐龙绝灭来说,小行星的撞击也许起了一定作用,但看来并非是最关键的因素。
139、 除了上述的22种比较著名的说法之外,还有许多较鲜为人知的说法(如太阳黑子爆发、电磁扰动、地球磁场方向及强弱发生变化),至于哪一个才是最好的说法,全凭各人的想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并没有一定的对与错,毕竟恐龙灭亡之谜还没有真正解开呀! 综合原因说 因为恐龙的灭绝只有在各种内外界因素共同作用下才会发生,所以这种理论认为恐龙灭绝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单一的原因很难导致恐龙灭绝,恐龙灭绝是多方面造成的。
140、 但是无论当时发生了什么,至少有一点是不可否认的,那就是恐龙对所发生的事件无法适应或改变。
141、如果它们能够适应或改变环境,那么,它们还会那么神秘地灭绝吗? [编辑本段]恐龙灭绝的启示 不论以上的事情是否真的发生过,恐龙的全部灭绝都将是一个奇特的事情。
142、好在我们现在获得了一些珍贵的恐龙化石,使科学家们的研究工作能够进行。
143、我们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这个谜会解开。
144、同时我们应该知道,任何一种生物都要经历产生、发展、繁荣、灭亡的过程,就象每一个人都要经历生老病死一样。
145、这是大自然的规律,并不会因为那一物种庞大强盛而改变。
146、恐龙灭绝了,随后出现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更多的更高级的生物把地球装点得更加美好。
本文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