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属于山水田园诗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发布时间:2023-06-10 10:10:34 编辑: 来源:
导读 关于不属于山水田园诗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这个问题很多朋友还不知道,今天小六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

关于不属于山水田园诗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这个问题很多朋友还不知道,今天小六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2、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3、[第一答:“言师采药去”,从全诗的结构看,从环境氛围的渲染,进入到行动的白描,从抽象进入到具体。

4、我国古代有追求长生不老的思想,秦皇汉武,就是一种典型,乃至秦汉方士盛行,欺诈成风。

5、与此不同,高蹈世外的隐者注重的是自身修炼。

6、在隐逸生活中,悟道、养生与服药(保健养生之药)构成主要的内容。

7、魏晋以还尤其如此。

8、因之,对隐者说来,采药是一项有重要的活动,其效用或还不仅在于服药能养生,更在于为采药而攀峰登岭,就是极好的体育锻炼。

9、于是,对于真正的隐者,善悟道,擅养生,能采药也就是三位一体的事了。

10、道行高深就表现在鹤发童颜,往来如天马行空。

11、童子言师采药去,正是把隐者这一典型特征揭示出来,同时添了诗人伤其不遇的惆怅。

12、   第二答,是针对诗人何处采药的问话而来。

13、   这一答很明确肯定,似乎给了诗人若干追寻的期待,不过紧接着第三答一转,好像是猜到了诗人的这种期待,最后给了一个没有结果的回答:“云深不知处。

14、”   这时,山峦之高峻,云霞之深杳,隐者之神逸,蓦然跃进读者的想象中。

15、   围绕这几句答话,实际有两种表现结构在交织演进。

16、一是隐者的行为表现结构,它由虚而实(不在此地而在此山),由实而虚(云深不知处),虚虚实实,宛若云中游龙,若隐若现,给人一种扑朔迷离,恍惚迷离之感,充分呈现了隐者的风神。

17、一是诗人自己的感情表现结构,它由惆怅而期冀(不遇到知在此山中),由期冀转而更深一层的惆怅,流露出终不可及的慨喟。

18、诗人本来是僧,后还俗,但仕途并不得意,因此始终倾羡高洁超俗的世外生活。

19、“但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实际不独是诗人对隐者的描绘,也正是诗人自己所追求向往的人生境界。

20、 高高的山上云雾缭绕,睡了一夜的小草贪婪地吮吸着甘露,小鸟唱着歌迎接喷薄欲出的太阳。

21、薄薄的雾霭中走出一个人,这就是我——诗人贾岛。

22、 山上杂草丛生,一道蜿蜒曲折的小路伸向天边。

23、路边的花朵竞相开放,万紫千红,美不胜收,蜜蜂、蝴蝶不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24、俯瞰山下,一条小溪潺潺流过,一幢幢房屋鳞次栉比,菜园、树林、田野......到处充满了悠闲的田园气氛。

25、 我踱着步,皱着眉头走在山路上,不时地环顾四周,似乎在找些什么,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26、山上清新的空气,动听的鸟啭,泥土的芬芳,美丽的景色,都不能驱赶贾岛心中的郁闷之情。

27、 原来我要去拜访一名隐士,可怎么也找不到。

28、突然,我眼前一亮,在一棵高大的松树下,有一位童子正在专心致志地看着一本书,贾岛心想:也许这个儿童就是隐士的童子吧。

29、他加快步伐,走到童子的身边,和蔼地问:“请问童子,你师傅隐居在这儿吗?”童子放下手中的读本,看了看贾岛,点了点头。

30、贾岛又问:“那你知道你师傅去哪儿了吗?”童子说:“不太明白......哦,也许他在山顶吧!”贾岛迫切的问:“那你可知你师傅去做什么吗?”童子思讨了片刻,答曰:“师傅去那边采药了,但我不太清楚他的具体去处。

31、” 贾岛翘首遥望山顶,只见那儿云雾环绕,隐隐约约看见一个人影在晃动,却又马上消失在无边无际的云雾之中...... 贾岛眺望着远处,情不自禁地赞叹道:“啊!多么清高、恬静、悠闲自在的生活啊!”于是,他诗兴大发,提起笔写下了这首诗--《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32、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本文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点推荐

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