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效能研究揭示心理变量如何影响糖尿病的血糖控制
自我效能感指的是一个人对自己成功完成任务的能力的信念。这是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研究的一种心理概念,它不仅对认知过程有影响,还对行为和情绪有影响。
根据最近发表的一项研究,这种实现目标的信心会引发行为变化,从而改善青少年I 型糖尿病的血糖控制。关键就是这些行为变化。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心理学杂志》上。
这是一项多学科研究,由索菲亚王后大学医院的儿科、内分泌和营养学部门参与,并与科尔多瓦大学心理学系合作。研究显示心理变量如何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这项研究涉及 200 多名儿童和青少年,使用血糖仪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血糖控制。正如研究员安赫尔·雷博洛 (Ángel Rebollo) 所解释的那样,血糖仪是“让我们能够持续检查血糖水平是否在适当范围内的设备”
研究人员分四个阶段对患者进行了调查,分析了不同的变量,以衡量自我效能、情感平衡、感知社会支持、自尊和生活质量。据参与研究的研究人员之一 Joaquín Villa&ute;cija 称,在将生物医学指标与心理变量关联后,结果反映了一种随时间推移而重复的模式:“自我效能得分较高的人血糖控制得更好。”
这项研究的第一作者 Carmen Tabernero 解释说,尽管这种关系在青少年中更为直接,但在青春期前人群中却没有发现这种相关性,研究人员将此归因于这样一个事实:在儿童中,管理糖尿病所需的护理在很大程度上落在父母身上。基于这些结果,该小组的心理干预方向之一侧重于父母及其让孩子坚持治疗的能力。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